出自宋代羅公升《雜詩三首》:
世故如游塵,朝掃暮還有。
向平待畢婚,謝事計已后。
耳堪幾枕流,口但宜飲酒。
門前泰華壓,老子一搔首。
秋來四壁寂,草色上戶牖。
好山喜笑人,客至但搖手。
注釋參考
泰華
(1). 泰山 與 華山 的并稱。《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夏桀 之居,左 河 濟 ,右 泰 華 , 伊闕 在其南, 羊腸 在其北,修政不仁, 湯 放之?!?宋 辛棄疾 《臨江仙·戲為山園蒼壁解嘲》詞:“有心雄 泰 華 ,無意巧玲瓏?!?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四:“斯真 泰 華 兩峯,同標(biāo)峻絶矣?!?/p>
(2).即 華山 。 明 楊基 《送魏萬之安西》詩:“云散岳蓮開 泰 華 ,月寒郊樹隱 新豐 ?!?/p>
老子
老子 (Lǎozǐ) 中國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一說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曾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書的史官),后隱退著《老子》一書。他把宇宙萬物的本體看做“道”,認為它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是產(chǎn)生整個物質(zhì)世界的總根源。他在觀察社會和自然變化時,又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認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它們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化。政治上他主張“無為”,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回到“小國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lǎozi) 父親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稱。即老夫 I;me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搔首
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对姟ぺL(fēng)·靜女》:“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唐 高適 《九日酬顏少府》詩:“縱使登高只斷腸,不如獨坐空搔首。” 清 納蘭性德 《霜天曉角》詞:“休為西風(fēng)瘦,痛飲頻搔首。” 歐陽予倩 《關(guān)王廟》:“看起來絕了望生機已斷,對蒼天我這里搔首無言!”
羅公升名句,雜詩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