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陳亮《水龍吟》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fēng)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云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fēng)流云散。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guī)聲斷。
注釋參考
①鬧紅:一本作“鬧花”。形容百花盛開。
②平莎:平原上的莎草?;蛘f,平整的草。茸嫩:形容初生之草十分柔嫩。
③遲日:春日晝長,故曰“遲日”。
④閣雨:把雨止住。閣,同擱。
⑤羅綬:羅帶。
【評解】
這首春恨詞,上片從寫景引向人事。柳媚花嬌,草軟莎平。淡云微雨,春光宜人。
然而這“芳菲世界”卻無人游賞,都付于流鶯飛燕,實在令人生“恨”。下片寫聞“歸
雁”而“念遠”,感今憶昔,“幾多幽怨”。這首詞的可貴之處,是用“幽秀”之筆,
寫出了家國之情。正由于筆曲意深,含蓄而味永,藝術(shù)效果往往并不在壯懷激烈的言詞
之下。手法之妙,于此可見。
【集評】
徐釚《詞苑叢談》:陳同父開拓萬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杰,其《水龍吟》詞,
乃復(fù)幽秀。
劉熙載《藝概》卷四:同甫《水龍吟》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
燕”。言近旨遠,直有宗(澤)留守大呼渡河之意。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此詞寫的不是兒女情的“春恨”,而是“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那種“春恨”,它寄寓著祖國南北分裂,國恥未雪,家仇未報的悲憤。這
樣,便是以“芳菲世界”來比喻淪陷了的中原錦繡河山,而“鶯和燕”,則是奸邪小人
和賣國求榮之類人物了。
唐圭璋《唐宋詞選注》:本詞和辛棄疾的名篇《摸魚兒》是同一風(fēng)格,若論婉麗含
蓄,意境深遠,二詞也可說是相映生輝。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憑高念遠,疏宕有致。起數(shù)句,皆寫景物。“鬧花”
兩句,寫樓高風(fēng)微?!按簹w”三句,寫平莎垂楊?!斑t日”三司,寫寒暖不定。“恨芳
菲”三句,總束上片,好景無人賞,只與流鶯閑燕賞之,可恨孰甚。換頭,因雁去而念
遠?!敖疴O”三句,言當(dāng)日之樂事無蹤?!傲_綬”三句,言別后之幽怨難消?!罢N魂”
三句,以景結(jié),傷感殊甚。
陳亮名句,水龍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