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史饒遷謫,恒情厭苦辛。
出自唐朝蘇颋《曉發(fā)興州入陳平路》
旌節(jié)指巴岷,年年行且巡。暮來青嶂宿,朝去綠江春。
魚貫梁緣馬,猿奔樹息人。邑祠猶是漢,溪道即名陳。
舊史饒遷謫,恒情厭苦辛。寧知報恩者,天子一忠臣。
注釋參考
舊史
(1).先前的史書。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餘則皆即用舊史。”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訪國美於舊史,考方載於往牒?!?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世家遺舊史,《道德》付今王?!?/p>
(2).特指《舊唐書》。 宋 曾鞏 《<李白詩集>后序》:“《舊史》稱 白 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
遷謫
遷謫 (qiānzhé) 貶官 demote;relegate;dismiss from office 始覺有遷謫意?!啤?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詩》恒情
常情。 南朝 宋 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況復道絶恆情,理隔常照?!?明 張居正 《壽陳松谷相公》:“其為慶幸,萬倍恆情也?!?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覺世訓》:“此無他,顧眼前,忽長遠,恆情也?!?梁啟超 《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人之恆情,於其所懷抱之想像,所經閲之境界,往往有行之不知,習矣不察者。”
厭苦
厭煩以為苦事?!逗鬂h書·循吏傳·孟嘗》:“姑年老壽終,夫女弟先懷嫌忌,乃誣婦厭苦供養(yǎng),加鴆其母,列訟縣庭。”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一:“﹝ 漢陰生 ﹞常於市中匄,市中厭苦,以糞灑之?!薄杜f唐書·陽城傳》:“諸諫官紛紜言事,細碎無不聞達,天子益厭苦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洞庭丐者》:“ 洞庭山 有丐者,貌似狂易,常行乞道上,夜則臥菴寺廡下,僧厭苦之,驅去復來。” 夏曾佑 《小說原理》:“人使終日常為一事,則無論如何可樂之事,亦生厭苦,故必求刻刻轉換之境以娛之。”
蘇颋名句,曉發(fā)興州入陳平路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