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年若訪灊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出自宋代蘇轍《贈致仕王景純寺丞》:
灊山隱君七十四,紺瞳綠發(fā)初謝事。
腹中靈液變丹砂,江上幽居連福地。
彭城為我住三日,明月滿船同一醉。
丹書細(xì)字口傳訣,顧我沉迷真棄耳。
年來四十發(fā)蒼蒼,始欲求方救憔悴。
它年若訪灊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注釋參考
它年
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時(shí)期?!肚貋懔鶉皆挕肪砩希骸爸v武儲糧圖再舉,它年六國一齊休。” 明 高啟 《九日與客登虎丘》詩:“它年何必問誰健,但令不負(fù)持螯手?!?/p>
山居
(1).居住于山中。《戰(zhàn)國策·韓策一》:“ 韓 地險(xiǎn)惡,山居,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p>
(2).山中的住所?!抖膛陌阁@奇》卷十八:“貧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尋幾味野蔬,少少酬答厚意一番?!?清 姚鼐 《登泰山道里記序》:“比有 岱宗 之游,過訪 聶君 山居,迺索其書讀之?!?/p>
逃人
(1).猶逃犯。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稟帖贅說》:“逃人 李大 ,即前解役 杜蘭 等所疎脫者也。”《清史稿·圣祖紀(jì)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則曰‘逆書’,北人不曰‘ 于七 黨’,則曰‘逃人’,請鞫誣反坐。”
(2).逃避人世。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吾既為人,吾將忍心而逃人,不共其憂患焉?”
名字
名字 (míngzi) name 人的稱號。古人不僅有“名”,而且有“字”。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個(gè)月后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并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并取“字” 事物的名稱 一所學(xué)校的名字蘇轍名句,贈致仕王景純寺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