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聲千里風(fēng),相喚聞不聞
出自唐代孟郊《舟中喜遇從叔簡(jiǎn)別后寄上時(shí)從叔初擢第歸江南郊不從行》:
一意兩片云,暫合還卻分。
南云乘慶歸,北云與誰群。
寄聲千里風(fēng),相喚聞不聞。
注釋參考
寄聲
托人傳話。《漢書·趙廣漢傳》:“ 界上 亭長(zhǎng)寄聲謝我,何以不為致問?” 晉 陶潛 《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詩:“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 黨項(xiàng)羌 掠 回鶻 貢物, 遵誨 寄聲誚讓之, 羌 懼,即遣使謝,歸其所掠?!?清 支機(jī)生 《珠江名花小傳》卷三:“屢託人寄聲邀予,因事冗未往。”
千里
千里 (qiānlǐ) 指千里馬 the winged steed 先王之千里?!秴问洗呵铩げ旖瘛?h3>相喚(1).亦作“ 相叫 ”。拱手報(bào)名,行相見禮。俗稱“唱喏”。 宋 周遵道 《豹隱紀(jì)談》:“冬至后云: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薄豆沤裥≌f·新橋市韓五mai{1|1}春情》:“ 吳山 與 金奴 母子相喚罷,到里面坐定吃茶?!薄肚迤缴教迷挶尽の骱洝罚骸?卯奴 道:‘我得這官人救我在這里。’婆婆與 宣贊 相叫。請(qǐng)婆婆吃茶。”《警世通言·三現(xiàn)身包龍圖斷冤》:“wo{1*1}日里兀自見押司著了皂衫,袖著文字歸來,老媳婦和押司相叫來。”
(2).互相呼喚。 唐 韋應(yīng)物 《聽鶯曲》:“東方欲曙花冥冥,啼鶯相喚亦可聽。” 前蜀 毛文錫 《喜遷鶯》詞:“錦翼鮮,金毳軟,百轉(zhuǎn)千嬌相喚?!?/p>
孟郊名句,舟中喜遇從叔簡(jiǎn)別后寄上時(shí)從叔初擢第歸江南郊不從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