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軾《哨遍·為米折腰》:
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
余治東坡,筑雪堂于上。
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
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
使家童歌之,時相從于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jié),不亦樂乎?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
歸去來,誰不遣君歸。
覺從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
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
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閉柴扉。
策杖看孤云暮鴻飛。
云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
噫!歸去來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
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
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
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還止。
注釋參考
親戚
(1) [relative] 有血統(tǒng)或婚姻關(guān)系的人
(2) [directly-related members of one's family]∶指父母及兄弟等
去親戚而事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親戚安居。——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獨身無親戚。——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relatives]∶指內(nèi)外親屬
親戚畔之。——《孟子·公孫丑下》
親戚之所畔。
悅親戚之情話。——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當(dāng)如親戚。——唐· 李朝威《柳毅傳》
送給朋友和親戚的禮物
詳細(xì)解釋亦作“ 親慼 ”。1.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guān)系的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屏藩 周 。”《隸釋·漢小黃門譙敏碑》:“寮朋親慼,莫不失聲,泣涕雙流?!薄赌鲜贰の膶W(xué)傳·岑之敬》:“ 之敬 年五歲,讀《孝經(jīng)》,每燒香正坐,親戚咸加嘆異?!薄豆沤裥≌f·簡帖僧巧騙皇甫妻》:“只這三口,別無親戚?!?洪深 《劫后桃花》:“我還求求表叔,看在親戚分上?!?/p>
(2).親愛;親近。 三國 魏 阮籍 《鳩賦》:“何依恃以育養(yǎng),賴兄弟之親戚。”《續(xù)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元年》:“朕念兄弟無幾,於汝尤為親戚;汝亦自知之,何為而懷此心?”
見“ 親戚 ”。
浪語
(1).妄說;亂說?!端鍟の逍兄旧稀罚骸?大業(yè) 中童謡曰:‘桃李子,鴻鵠遶 陽山 ,宛轉(zhuǎn)花林里。莫浪語,誰道許?!?宋 楊萬里 《酌惠山泉瀹茶》詩:“詩人浪語元無據(jù),卻道人間第二泉?!?清 曹寅 《送施潯江方伯之任湖南》詩:“酒熱一時渾浪語,旌麾果喜見前騶?!?/p>
(2).空話;不切實際的話。 唐 李邕 《國清寺碑》:“目有書傳,耳無浪語?!薄冻蹩膛陌阁@奇》卷十九:“此婦堅貞之性,數(shù)年以來,老僧頗識之,彼是不肯作浪語的?!?清 洪昇 《長生殿·得信》:“問音由,佳人果有佳音否?莫為我淹煎把浪語謅?!?/p>
(3).yin{1*1}蕩的話?!都t樓夢》第二一回:“ 賈璉 此時恨不得化在他身上,那媳婦故作浪語?!?/p>
琴書
琴書 (qínshū) 一種在揚琴伴奏下說唱故事的曲藝形式 story-telling,mainly in song,with musical accompaniment 柳州琴書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yīng)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tài)),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痹敗?中陰 ”。
真味
(1).真實的意旨或意味。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評》:“讀《騷》之久,方識真味。” 明 朱承爵 《存馀堂詩話》:“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出聲音之外,乃得真味?!?葉圣陶 《倪煥之》四:“他們只是沒有嘗到教育事業(yè)的真味罷了,一旦嘗到這人世間至高至上的真味,那就硬教他們淡漠也決不肯了?!?/p>
(2).指味道純正的食品。 宋 朱熹 《乳餅》詩:“清朝薦疎盤,乳鉢有真味?!?/p>
(3).指食物本來的味道。 清 曹庭棟 《老老恒言·飲食》:“凡食物不能廢咸,但少加使淡,淡則物之真味真性俱得?!?/p>
蘇軾名句,哨遍·為米折腰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