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谷鳴歸鶴,靈湫起應(yīng)龍
出自宋代余靖《和伯恭殿丞游西蓉山寺》:
休澣約過從,寧論隘與恭。
溪光染醽淥,山色秀芙蓉。
乍霽千絲雨,齊張萬蓋松。
岫孤如欲遁,逕曲似相逢。
共怏云霞志,更尋麋鹿蹤。
氅披吳國紵,杖拄蜀郊筇。
奕布東西剎,鱗差遠近峰。
禽喧五色聚,鐘迥六時樁。
興廢雖留目,榮枯莫蕩胸。
忽驚雷出地,未省雪經(jīng)冬。
陰谷鳴歸鶴,靈湫起應(yīng)龍。
跳梁窺果狖,縹緲入花蜂。
磴滑并蘿躡,巖幽半蘚葑。
竹間泉繚繞,煙外草蒙茸。
民樂謳謠洽,春和氣象濃。
吟多資雅興,望極動離悰。
有語嫌雙燕,無虞羨大槦。
歸來卻回睇,暮霧已重重。
注釋參考
陰谷
山北之谷。 南朝 宋 顏延之 《應(yīng)詔觀北湖田》詩:“陽陸團精氣,陰谷曳寒煙?!?唐 李頎 《晚歸東園》詩:“回云覆陰谷,返景照霜梨?!?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徐阮鄰師》:“陰谷雙輪雷入地,頽崖一線井窺天。”
歸鶴
(1).舊題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載:遼東人 丁令威 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化鶴歸 遼 。后以“歸鶴”喻不忘故鄉(xiāng)的人。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東走窮歸鶴,南征盡跕鳶?!?/p>
(2).古琴名。 宋 蘇軾 有《十二琴銘·歸鶴》。
靈湫
深潭,大水池。古時以為大池中往往多靈物,故稱。 唐 王度 《古鏡記》:“此靈湫耳,村閭每八節(jié)祭之,以祈福祐?!?唐 黃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覺大師碑銘》:“恠石古松,棲蟄龜鶴,靈湫邃壑,隱見龍雷?!?宋 曾鞏 《喜雨》詩:“更喜風(fēng)雷生北極,頓驅(qū)云雨出靈湫?!?/p>
應(yīng)龍
(1).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 禹 治洪水時,有應(yīng)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冻o·天問》:“河海應(yīng)龍,何畫何歷? 鮌 何所營? 禹 何所存?”《文選·班固<答賓戲>》:“應(yīng)龍潛於潢污,魚黿媟之?!?呂延濟 注:“應(yīng)龍,有翼之龍也?!?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yīng)龍。” 清 龔自珍 《尊任》:“應(yīng)龍入眢井,不瞑目以待鰍鱓之飽龍肉,而睫淚以哀井上之居民,豈得為應(yīng)龍也哉!”
(2).古代傳說中善興云作雨的神。《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 大荒 東北隅中,有山名曰 兇犁土丘 。 應(yīng)龍 處南極,殺 蚩尤 與 夸父 ,不得復(fù)上。故下數(shù)旱。旱而為 應(yīng)龍 之狀,乃得大雨?!薄逗鬂h書·張衡傳》:“夫 女魃 北而 應(yīng)龍 翔,洪鼎聲而軍容息。” 李賢 注:“ 女魃 ,旱神也。 應(yīng)龍 ,能興云雨者也。” 宋 蘇舜欽 《天平山》詩:“旱年或播灑,潤可足九土,奈何但泓澄,未為 應(yīng)龍 取?!?/p>
余靖名句,和伯恭殿丞游西蓉山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章獻明肅皇太后恭謝太廟——— 佚名〔宋代〕
- 黃士奇沿檄送其雙親歸閩以詩送之——— 李昴英〔宋代〕
- 南鄉(xiāng)子·山果熟——— 李珣〔五代〕
- 玉樓春——— 歐陽修〔宋代〕
- 鷓鴣天(贈餞橫州子山)——— 張孝祥〔宋代〕
- 偈頌八十七首——— 釋慧開〔宋代〕
- 別玉笥何煉師——— 陳元晉〔宋代〕
- 春日幽居示仲固彥沖十絕——— 胡寅〔宋代〕
- 婆羅門引(用韻別郭逢道)——— 辛棄疾〔宋代〕
- 野興——— 陸游〔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