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知,上矣。過者之患,不知而自以為知。
出自先秦 呂不韋《呂氏春秋·論·似順論》:
摘自《呂氏春秋·論·似順論》
解釋:認識到自己有所不知,就是高明。犯過錯之人的弊病,就在于不知卻自以知道。
原文摘要:
民乎?夫便國而利於主,雖兼於罪,鐸為之。夫順令以取容者,眾能之,而況鐸歟?君其圖之!”簡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幾過?!膘妒悄艘悦怆y之賞賞尹鐸。人主太上喜怒必循理,其次不循理,必數(shù)更,雖未至大賢,猶足以蓋濁世矣。簡子當此。世主之患,恥不知而矜自用,好愎過而惡聽諫,以至於危。恥無大乎危者?!緞e類】二曰:知不知,上矣。過者之患,不知而自以為知。物多類然而不然,故亡國戮民無已。夫草有莘有藟,獨食之則殺{1*1}人,合而食之則益壽。萬堇不殺,漆淖水淖,合兩淖則為蹇,濕之則為干。金柔錫柔,合兩柔則為剛,燔之則為淖?;驖穸桑蜢芏?,類固不必,可推知也?小方,大方之類也;小馬,大馬之類也;小智,非大智之類也。魯人有公孫綽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比藛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