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佚名《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黃黃。
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行歸于周,萬民所望。
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彼君子女,綢直如發(fā)。
我不見兮,我心不說。
彼都人士,充耳琇實。
彼君子女,謂之尹吉。
我不見兮,我心苑結。
彼都人士,垂帶而厲。
彼君子女,卷發(fā)如蠆。
我不見兮,言從之邁。
匪伊垂之,帶則有余。
匪伊卷之,發(fā)則有旟。
我不見兮,云何盱矣。
注釋參考
都人士
指居于京師有士行的人?!对姟ば⊙拧ざ既耸俊罚骸氨硕既耸?,狐裘黃黃?!?鄭玄 箋:“城郭之城曰都。古明王時,都人之有士行者,冬則衣狐裘,黃黃然,取溫裕而已?!?清 方文 《都昌懷古七詠·蘇真君耽》:“多少都人士,仙蹤誰問諸。”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旨下日,都人士極為驚駭?!?/p>
充耳
(1).塞住耳朵?!对姟ぺL·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鄭玄 箋:“充耳,塞耳也。言 衛(wèi) 之諸臣,顏色褎然,如見塞耳,無聞知也?!薄盾髯印ざY論》:“充耳而設瑱?!?清 錢謙益 《吳士熙授承德郎制》:“昔 有宋 青溪 盜發(fā),比疆連壤,褎如充耳?!?/p>
(2).指聲音充滿耳朵。 許地山 《七寶池上底鄉(xiāng)思》:“你豈不聞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豈不見這里有等等莊嚴寶相?”
(3).古代掛在冠冕兩旁的飾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聽。也叫“瑱”。《詩·衛(wèi)風·淇奧》:“有匪君子,充耳琇瑩。” 毛 傳:“充耳謂之瑱;琇瑩,美石也。天子玉瑱,諸侯以石?!?清 王夫之 《詩經(jīng)稗疏·小雅》:“充耳者,瑱也,冕之飾也。”
佚名名句,都人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