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梅堯臣《依韻和劉敞秀才》:
安得采虛石,師道欲吾廣。
雖然成術(shù)業(yè),曾不計少長。
孔孟久已亡,富貴得亦儻。
后生不聞義,前輩懼為黨。
退之昔獨傳,力振功不賞。
舌吻張洪鍾,小大扣必響。
近世復(fù)泯滅,務(wù)覺多忽怳。
今子誠有志,方駕已樓枉。
自慚懷道淺,所得可下上。
正如種青松,而欲托朽壤。
典丹皆可尋,圣言皆可仰。
幸無增我過,此語固不爽。
注釋參考
自慚
自慚 (zìcán) 自己感到慚愧 feel ashamed 聽了他這番話,我更感自慚懷道
胸懷治道?!痘茨献印び[冥訓(xùn)》:“故圣人在位,懷道而不言,澤及萬民?!?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高拱以觀溺,非勿踐之仁也;懷道以迷國,非作者之務(wù)也?!?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一:“凡百執(zhí)事,又皆貪猥近利,使懷道抱識之士,皆不欲與之言?!?/p>
所得
所得 (suǒdé) 指所獲得的東西 gain;earning;income 所得無幾下上
(1).下等中的上等,即第七等?!稌び碡暋罚骸柏侍镂┫律稀!?孔 傳:“田第七?!薄稘h書·地理志上》:“田下上,賦下中三錯?!?顏師古 注:“田第七,賦第八,又雜出第七至第九,凡三品?!?/p>
(2).同“ 上下 ”。謂高低。《詩·邶風(fēng)·燕燕》:“燕燕于飛,下上其音?!?毛 傳:“飛而上曰上音,飛而下曰下音?!?/p>
(3).同“ 上下 ”。指高處和低處。 宋 曾鞏 《道山亭記》:“其谿行則水皆自高瀉下,石錯出其間,如林立,如士騎滿野,千里下上,不見首尾?!?宋 梅堯臣 《和平叔道傍竹》詩:“下上乏佳禽,左右雜枯桑。”
(4).同“ 上下 ”。猶言古今。 唐 劉禹錫 《魏生兵要述》:“磅礴下上數(shù)千年間,其攟摭評議無遺策,用是以干握兵符貴人,宜有虛己而樂聞?wù)摺!?/p>
(5).同“ 上下 ”。長幼;尊卑。 明 李東陽 《貴君墓碑銘》:“理家四十年,下上輯睦如一日?!?/p>
從高處到低處,又從低處到高處。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詩:“君隱磷而出沒,望嶔岑而下上?!?宋 梅堯臣 《觀文丁右丞挽詞》之二:“白馬悲鳴駐,黃鸝下上飛?!?/p>
梅堯臣名句,依韻和劉敞秀才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