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文珦《送人歸金華》:
此去金華水作程,扁舟定是過嚴(yán)陵。
高山蔽日寒多霧,淺瀨通潮夜不冰。
漢代絲風(fēng)應(yīng)自詠,故鄉(xiāng)三洞與誰(shuí)登。
擬從別后題書寄,又怕征鴻未可馮。
注釋參考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盾髯印駥W(xué)》:“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薄度龂?guó)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guó)華。藝文尤爾雅,經(jīng)術(shù)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 高山景行 ”。
(2).傳說中的山名?!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p>
(3).少數(shù)民族名。 清 魏祝亭 《兩粵傜俗記》:“其在西者,種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p>
蔽日
遮蔽日光?!冻o·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薄杜f唐書·劉迺傳》:“干霄蔽日,誠(chéng)巨樹也,當(dāng)求尺寸之材,必后於椓杙。”《花月痕》第八回:“﹝寺院﹞門前古槐兩樹,蔽日參天?!?/p>
通潮
潮水流通。 清 王炳燮 《蘇松水利考》:“蓋下流通潮之處,濁沙淤濱,日積一錢之厚?!?諸宗元 《過京口有寄》詩(shī):“婉晚風(fēng)燈曾照夢(mèng),迢遙 江 水正通潮?!?/p>
釋文珦名句,送人歸金華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