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梁啟超《臺灣竹枝詞》:
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樹頭結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時?
注釋參考
相思樹
相傳為 戰(zhàn)國 宋康王 的舍人 韓憑 和他的妻子 何氏 所化生。據(jù)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載, 宋康王 舍人 韓憑 妻 何氏 貌美, 康王 奪之,并囚 憑 。 憑 zi{1-1}殺, 何 投臺而死,遺書愿以尸骨賜 憑 合葬。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兩墳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常棲樹上,交頸悲鳴。 宋 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后因以象征忠貞不渝的愛情。 唐 王建 《春詞》:“庭中并種相思樹,夜夜還棲雙鳳凰。” 唐 黃損 《鷓鴣》詩:“而今世上多離別,莫向相思樹下啼?!?/p>
相思
相思 (xiāngsī)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lovesickness;yearning between lovers不知
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梁啟超名句,臺灣竹枝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