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朝劉秉忠《太常引六首》
長安三唱曉雞聲。誰不被,利名驚。攪鏡照星星。都老卻、當(dāng)年后生。山林蒼翠,江湖煙景,歸去沒人爭。休望濯塵纓。幾時得、滄浪水清。
當(dāng)時六國怯強(qiáng)秦。使群策,日紛紛。談笑卻三軍。算自古、誰如此君。一心忠義,滿懷冰雪,功就便抽身。富貴若浮云,本是個、江湖散人。
衲衣藤杖是吾緣。好歸去,舊林泉。富貴任爭先??偛惠^、諸公著鞭。雁飛汾水,鶴歸華表,人事又千年。滄海變桑田。誰知有、壺中洞天。
青山憔悴鎖寒云。站路上,最傷神。破帽鬢沾塵。更誰是、陽關(guān)故人。頹波世道,浮云交態(tài),一日一番新。無地覓松筠??辞嗖荨⒓t芳斗春。
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笠,綠蓑衣。風(fēng)雨不須歸。管甚做、人間是非。兩肩云衲,一枝筇杖,盡日可忘機(jī)。之子欲何為。歸去來、山猿怪遲。
至人視有一如無。見義處,便相扶。三顧出茅廬。莫不是、先生有圖。拯危當(dāng)世,覺民斯道,佩玉已心枯。遺恨失吞吳。真?zhèn)€是、男兒丈夫。
以上劉秉忠作品《太常引》共6首
注釋參考
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xì)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xiàn)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
唱曉
報曉。 唐 王勃 《七夕賦》:“鳧氏鳴秋,雞人唱曉?!?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雞人唱曉夢聯(lián)詩》:“ 建安 郭周孚 未第時,夢人以詩一聯(lián)示之,云:‘雞人唱曉沉潛際, 漢 殿傳聲彷彿間?!?/p>
劉秉忠名句,太常引六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