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張先《憶秦娥》
參差竹。吹斷相思曲。情不足。西北有樓窮遠目。憶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飛速。菰草綠。應下溪頭沙上宿。
注釋參考
苕溪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為 東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為 西苕 。兩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淺 兩湖口注入 太湖 。夾岸多苕,秋后花飄水上如飛雪,故名。 唐 羅隱 《寄第五尊師》詩:“ 苕溪 煙月久因循,野鶴衣製獨繭綸?!?宋 蘇軾 《泛舟城南會者五人》詩:“試選 苕溪 最深處,仍呼我輩不羈人?!?宋 張元干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喚取 謫仙 平章看,過 苕溪 ,尚許垂綸否?!?/p>
寒影
給人以清冷感覺的物影。 唐 蘇味道 《詠霜》詩:“帶日浮寒影,乘風進晚威?!?宋 余靖 《西山》詩:“魚戲竹溪寒影碎,路穿松塢翠陰斜?!?元 程鉅夫 《送尹生歸江西》詩:“野岸曉光千棹急,平湖寒影數(shù)峯欹?!?清 張鑒 《夕陽》詩:“記得紅衫高骨馬, 九嵕 寒影繞 潼關 。”
張先名句,憶秦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