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于石《鄰叟招飲》:
燈火隔籬落,呼兒掩柴門。
鄰叟挽我衣,笑指老瓦盆。
酒盡意未已,語雜情更真。
嗟嗟行路難,勸我歸與鄰。
團圞一家樂,亦足娛其親。
低頭愧叟言,未語面輒頳。
父昔教我書,意在為榮親。
十歲始知學(xué),二十能為文。
三十將遠游,海波忽揚塵。
年今幾半百,親老安可云。
歲時一杯酒,父子祖與孫。
客多在家少,暫聚還復(fù)分。
曾不如爾樂,歡然力耕耘。
父醉兒解扶,翁歸嫗相迎。
十日九在家,笑語藹生春。
我無田可歸,豈無山可耕。
我無秫可釀,豈無泉可烹。
幸及親未衰,菽水或可營。
無愧鄰叟言,乃不愧予心。
注釋參考
燈火
燈火 (dēnghuǒ) 泛指亮著的燈燭 candlelights籬落
籬落 (líluò) 籬笆 bamboo or twig fence 村莊籬落柴門
柴門 (cháimén) 用零碎木條木板或樹枝做成的門,舊時也比喻貧苦人家 gate made of wood or tree trunk 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啤?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于石名句,鄰叟招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