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其告先師,六義今還全
出自唐代歐陽詹《李評事公進示文集因贈之》:
風雅不墜地,五言始君先。
希微嘉會章,杳冥河梁篇。
理蔓語無枝,言一意則千。
往來更后人,澆蕩醨前源。
傾筐實不收,樸樕華爭繁。
大教護微旨,哲人生令孫。
高飆激頹波,坐使橫流翻。
昔日越重阻,側(cè)聆滄海傳。
逮茲覿清揚,幸睹青瑯編。
泠泠中山醇,片片昆丘璠。
一杯有余味,再覽增光鮮。
對寶人皆鑒,握鞶良自妍。
吾其告先師,六義今還全。
注釋參考
先師
(1).前輩老師。《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秋冬亦如之。” 鄭玄 注:“《周禮》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酥^先師之類也?!?孫希旦 集解:“承先圣之所作以教於大學者,先師也,若 伯夷 、 后夔 是也?!薄睹献印るx婁上》:“是猶弟子而恥受命於先師也?!薄稘h書·劉歆傳》:“至 孝武皇帝 ,然后 鄒 、 魯 、 梁 、 趙 頗有《詩》、《禮》、《春秋》先師,皆起於 建元 之間。” 顏師古 注:“前學之師也?!?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崇儒學》:“以 仲尼 為先圣,以 顏子 為先師?!?魯迅 《集外集·渡河與引路》:“倘若思想照舊,便仍然換牌不換貨;才從‘四目 倉圣 ’面前爬起,又向‘ 柴明華 先師’腳下跪倒?!?/p>
(2).指已故的老師。 清 李賡蕓 《炳燭編·剛健篤實》:“先師 錢詹事 答問及 王通政 《經(jīng)義述聞》,皆從 鄭 讀,以‘煇光日新’為句,徵引甚詳?!?/p>
(3).稱 孔子 。 晉 陶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之二:“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唐 張說 《孔子堂杜預贊》:“開我后學,從事先師?!?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gòu)釁》:“昔者吾先師大成至圣 孔夫子 于是日哭則不歌?!?清 周亮工 《與陳琪園書》:“當祖述先師刪詩之意,盡刪其姓名,而獨存其詩?!?/p>
六義
(1).亦稱“ 六詩 ”?!丁丛姟荡笮颉罚骸霸娪辛x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孔穎達 疏:“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并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近人認為:風是各國的歌謠,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是《詩經(jīng)》的三種體制;賦是敷陳其事,比是指物譬喻,興是借物起興,是《詩經(jīng)》的三種表現(xiàn)內(nèi)容的方法。后指以《詩經(jīng)》為代表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精神和原則。 唐 孟郊 《讀張碧集》詩:“ 天寳 太白 歿,六義已消歇。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唐 羅隱 《廣陵李仆射借示近詩因投獻》詩:“閒尋綺思千花麗,靜想高吟六義清?!?/p>
(2).指六書?!稌x書·衛(wèi)恒傳》:“有 沮誦 、 倉頡 者,始作書契,以代結(jié)繩,蓋覩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清 曹寅 《夜飲和培山眼鏡歌》:“六義精嚴神不滅,萬象蕓蕓親手澤。”參見“ 六書 ”。
歐陽詹名句,李評事公進示文集因贈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