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紛紛謾旁午,韓門籍湜何須數(shù)
出自宋代陳棣《讀豫章集成柏梁體》:
元佑升平超治古,誕布人文化寰宇。
道山翰苑郡仙處,一代文章繼周魯。
斯道盟寒誰是主,眉山二老文章虎。
眉山鑒裁高難與,網(wǎng)羅九萬摶風羽。
晁張超然鴻鵠舉,秦郎繼作翹翹楚。
余子紛紛謾旁午,韓門籍湜何須數(shù)。
豫章詩律加嚴苦,洗空萬古塵凡語。
后來鮮儷前無伍,真是江西第一祖。
錦繡陸離纏肺腑,寶唾珠璣終日吐。
兔潁煙煤驟如雨,混然天成絕斤斧。
騷經(jīng)抑怨知何補,白雪陽春空媚嫵。
囊括鮑謝包徐庾,下視謫仙平揖甫。
近時作者宗燕許,入社投名仰成矩。
殘膏剩馥爭探取,派別枝分已難御。
專黨同門伐異戶,陳言糟粕棄如土。
宗門不絕僅如縷,究竟疇能踵前武。
遺編璀璨瓊瑤譜,八珍間列羅樽俎。
誦之瑯瑯中宮宮,心清何止頭風愈。
古人純?nèi)的?,徒味道篇章想簪組。
鋪張盛美夸才諝,自笑雷門持布鼓。
注釋參考
余子
(1).古代卿大夫嫡長子之外的兒子?!蹲髠鳌ふ压四辍罚骸爸^ 知徐吾 、 趙朝 、 韓固 、 魏戊 ,餘子之不失職,能守業(yè)者也?!?杜預(yù) 注:“卿之庶子為餘子?!薄秴问洗呵铩蟾罚骸?張儀 , 魏氏 餘子也。” 高誘 注:“大夫庶子為餘子,受氏為 張 ?!?/p>
(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軍制,家致一人為正卒,馀皆為羨卒,稱“餘子”?!吨芏Y·地官·小司徒》:“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國有一事,當徵召會聚百姓,則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謂羨也。” 孫詒讓 正義:“云‘大故,致餘子’者,謂國被災(zāi)寇,則發(fā)六鄉(xiāng)之餘子羨卒,以備守事及追胥也。餘羨既發(fā),則正卒亦發(fā)可知?!?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周官上》:“此云‘大故,致餘子’。餘子,即民之子弟。《孟子·滕文公篇》所謂餘夫也。故《大司徒》統(tǒng)謂之萬民?!薄兑葜軙ぜe匡解》:“成年,年穀足……餘子務(wù)藝。”《尚書大傳·略說》:“耰鉏已藏,祈樂已入,歲事已畢,餘子皆入學(xué)?!?/p>
(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肚f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 壽陵 餘子之學(xué)行於 邯鄲 與?” 成玄英 疏:“弱齡未壯,謂之餘子?!?陸德明 釋文:“未應(yīng)丁夫為餘子。”《漢書·食貨志》:“是月,餘子亦在于序室?!?顏師古 注:“ 蘇林 曰:‘餘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為餘子?!慈我壅呤且?。幼童皆當受業(yè),豈論嫡庶乎?”
(4).猶后代。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臣將門餘子,素無藝術(shù),猥當大任,必敗朝章?!?/p>
(5).官名?!蹲髠鳌ば辍罚骸?晉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杜預(yù) 注:“皆官名。” 孔穎達 疏:“則知餘子之官,亦治餘子之政?!?/p>
(6).其馀的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柳宗元》:“工詩,語意深切,發(fā)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明 焦竑 《焦氏筆乘·評杜詩》:“余家有 鄭善夫 《批點杜詩》,其指摘疵纇,不遺餘力,然實 子美 之知己。餘子議論雖多,直觀場之見耳。”參見“ 餘子碌碌 ”。
(7).謂劫馀之人。 葉葉 《九秋詩·秋望》:“誰成誰敗悲餘子,幾帝幾王付劫灰?!?/p>
紛紛
紛紛 (fēnfēn) 多而雜亂 numerous and confused;in succession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啤?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one after another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旁午
(1).亦作“ 旁迕 ”。交錯;紛繁。 漢 王褒 《洞簫賦》:“氣旁迕以飛射兮,馳散渙以逫律?!薄稘h書·霍光傳》:“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jié)詔諸官署徵發(fā)。” 顏師古 注:“一從一橫為旁午,猶言交橫也?!薄都魺翕旁挕で锵υL琵琶亭記》:“旁午紛紜,殊無寧月?!?曹亞伯 《武昌革命真史》:“本軍政府當軍事旁午之際,勢不能并謀兼顧,為吾鄉(xiāng)僻同胞盡完全保護之責?!?/p>
(2).四面八方;到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 爾朱榮 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謀 魏 社稷,愚智同見。” 宋 劉克莊 《運糧行》:“縣符旁午催調(diào)發(fā),大車小車聲軋軋。” 錢鍾書 注:“旁午,四面八方?!薄睹魇贰ば谭ㄖ救罚骸白跃熤撂煜拢晕鐐墒?,雖王府不免。”
將近中午。 明 潘問奇 《自磁州趨邯鄲途中即事》詩:“旁午停征轡,炊煙得幾家?!?茅盾 《霧》:“旁午的時候,霧變成了牛毛雨,像簾子似的老是掛在窗前?!?/p>
門籍
(1).古代懸掛在宮殿門前的記名牌。長二尺,竹制,各書官員姓名、年齡、身份等。后改竹籍為簿冊。冊籍上有名方可出入?!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罚骸疤蟪?竇嬰 門籍,不得入朝請?!薄顿Y治通鑒·漢景帝前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門籍,出入宮殿門之籍也?!?唐 顏真卿 《論百官論事疏》:“其有無門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監(jiān)門司與仗家引對,不許關(guān)礙,所以防壅蔽也?!?明 陳良謨 《見聞紀訓(xùn)》:“凡京官俱書名簿上,置 長安門 ,謂之門籍。有病註‘病’字在名下,不朝參,謂之註門籍?!?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下·通籍》:“ 漢 制:司馬一人守宮門,記公卿之年貌,號曰門籍,以通其出入?!?/p>
(2).指門第與身份?!杜f唐書·李林甫傳》:“ 玄宗 曰:‘卿以 仙客 無門籍耶?卿有何門閥?’”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揆 ( 李揆 )負才與門籍,不宜為此,頗忿而去?!?/p>
(3).弟子對老師的隸屬關(guān)系。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 梨洲先生 講學(xué) 甬 上,遂相約渡 江 問道,齒隸門籍。”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jié)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dǎo)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dǎo)師呢?”
陳棣名句,讀豫章集成柏梁體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