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轡耀閩海,列郡喜趨風
出自宋代馬子嚴《水調歌頭(壽趙提刑)》:
萬仞鵝湖頂,千歲矯蒼龍。
樓臺一簇,仙家遙寄五云中。
天上朝元佳節(jié),人世生賢華旦,瑞氣郁蔥蔥。
六轡耀閩海,列郡喜趨風。
記昔年,當此際,早梅紅。
插花飲酒,狂歌醉舞壽昌宮。
零落青袍如舊,斂板繡衣庭下,欣見黑頭公。
王室要師保,叔父忽居東。
注釋參考
六轡
轡,韁繩。古一車四馬,馬各二轡,其兩邊驂馬之內轡系于軾前,謂之軜,御者只執(zhí)六轡?!对姟で仫L·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孔穎達 疏:“四馬八轡,而經傳皆言六轡,明有二轡當繫之。馬之有轡者,所以制馬之左右,令之隨逐人意。驂馬欲入,則偪於脅驅,內轡不須牽挽,故知納者,納驂內轡繫於軾前,其繫之處以白金為觼也。”后以指稱車馬或駕馭車馬。《漢書·韋玄成傳》:“繹繹六轡,是列是理,威儀濟濟,朝享天子?!?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付八音於 師曠 ,孰敢爭能;捐六轡於 王良 ,坐將致遠?!?清 鄂爾泰 《昭陵石馬歌恭和御制元韻》:“自來房駟無虛生,六轡乘時應乾九?!?/p>
閩海
指 福建 和 浙江 南部沿海地帶。 明 徐渭 《君從》詩:“君從 閩 海下 南昌 ,正值中官降玉皇?!?/p>
列郡
(1).諸郡。 漢 鄒陽 《上書吳王》:“何則?列郡不相親,萬室不相救也。”《后漢書·朱浮傳》:“今天下幾里,列郡幾城,奈何以區(qū)區(qū) 漁陽 而結怨天子?” 清 方東樹 《<劉悌堂詩集>序》:“ 桐城 於地勢尤當其秀,毓山川之靈獨多,人文最盛,故常為列郡冠?!?/p>
(2).謂建置郡治?!段倪x·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遠跡疆埸,列郡大荒?!?李善 注:“ 班固 《漢書》述曰:‘列郡 祁連 ?!?/p>
(3).大郡。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方巨山爭體統(tǒng)》:“總領雖大, 湖 廣 之尊; 南康 雖微, 江 東列郡?!?/p>
趨風
亦作“趍風”。1.疾行至下風,以示恭敬。《左傳·成公十六年》:“ 郤至 三遇 楚子 之卒,見 楚子 ,必下,免胄而趨風。”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一》:“是故 虞卿 一言,而 秦 之震懼趨風,馳指而請備?!?宋 張耒 《答林學士啟》:“ 耒 , 淮 楚 晚進,場屋后來,辱登門墻,嘗備官屬,當趨風於末座,乃首贄於長牋?!?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雙縊廟》:“縞袂趨風,匹夫之志難奪;紅顏赴義,匹婦之諒可悲?!?/p>
(2).引申指瞻仰風采。 宋 曾鞏 《越州賀提刑夏倚狀》:“ 鞏 於此備官,云初託庇,喜趨風之甚邇,諒考履之惟和?!?/p>
(3).聞風而來。 唐 聶夷中 《燕臺》詩之一:“自然 樂毅 徒,趨風走天下。何必馳鳳書,旁求向林野。”
(4).引申指追隨仿效。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章碣》:“ 碣 有異才,嘗草創(chuàng)詩律,於八句中,足字平側,各從本韻……自稱變體。當時趨風者亦紛紛而起也?!?明 湯顯祖 《與許仰亭吏部書》:“太學趍風之后,音徽邈綿,南國多年,山川映發(fā)?!?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見朋輩中鉆研古書,不工制藝者,遇稍解風雅之主司,多以二三場殫洽見收;而一二揣摩時尚,趨風乘沫之士,迄老死不獲知遇。”
馬子嚴名句,水調歌頭(壽趙提刑)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