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雖不欠,半面遂無因
出自宋代楊萬里《黃太守元授挽詞二首》:
我忝通家子,公如父行親。
一書雖不欠,半面遂無因。
旅櫬千江遠(yuǎn),銘旌兩竹新。
慶門寧有此,造物豈其仁。
注釋參考
半面
(1).《后漢書·應(yīng)奉傳》“ 奉 少聰明”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后漢書》:“ 奉 年二十時(shí),嘗詣 彭城 相 袁賀 , 賀 時(shí)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nèi)開扇出半面視 奉 , 奉 即委去。后數(shù)十年於路見車匠,識(shí)而呼之。”后因用以稱瞥見一面?!侗饼R書·楊愔傳》:“其聰記強(qiáng)識(shí),半面不忘。” 唐 錢起 《贈(zèng)李十六》詩:“半面喜投分,數(shù)年欽盛名?!?/p>
(2).臉面的一半或部分。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西游補(bǔ)》第六回:“﹝ 行者 ﹞不住的掩淚,單單露出半面,望著 項(xiàng)羽 ,似怨似怒?!?/p>
(3).古代遮面之具。 清 高士奇 《天祿識(shí)馀·金羅半面》:“ 元仁宗 宴羣臣於 長春殿 ,供事內(nèi)臣進(jìn)饌,有咳病,帝惡其不潔,命為疊金羅半面圍之,許露兩眼,下垂至胸,自是進(jìn)饌者以此為例。”
(4).半邊,旁邊。 柳青 《銅墻鐵壁》第十六章:“半面又閃出一個(gè)戴da{1~1}蓋{1~1}帽的, 胡 匪排長馬上也立正了?!?柳青 《銅墻鐵壁》第十六章:“那 胡 匪兵讓他們站在半面,他往地上鋪麥草。”
無因
(1).無所憑借;沒有機(jī)緣?!冻o·遠(yuǎn)游》:“質(zhì)菲薄而無因兮,焉託乘而上???”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怨年歲之易暮,傷后會(huì)之無因?!?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金剛經(jīng)鳩異》:“夢至荒野,遇大河,欲渡無因。” 清 吳偉業(yè) 《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lián)句》:“有待聞乾鵲,無因見皎蟾?!?/p>
(2).無故,無端。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薄妒勒f新語·雅量》“ 宣武 與 簡文 太宰共載” 劉孝標(biāo)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鸞 《續(xù)晉陽秋》:“﹝帝﹞雅有局鎮(zhèn)。嘗與 桓溫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橋, 溫 密勑令無因鳴角鼓譟,部伍并驚馳……帝舉止自若?!?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對坐論歲暮,絃悲豈無因?!?/p>
(3).猶無須。 唐 元稹 《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擬馴鷗鳥,無因用弩機(jī)?!?唐 羅虬 《比紅兒》詩:“輕小休夸似燕身,生來占斷紫宮春。 漢 皇若遇 紅兒 貌,掌上無因著別人?!?/p>
楊萬里名句,黃太守元授挽詞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