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螢已無跡,露草時有光。
出自宋朝蘇軾《和鮮于子駿《鄆州新堂月夜》
明月人華池,反照池上堂。
堂中隱幾人,心與水月涼。
風(fēng)螢已無跡,露草時有光。
起觀河漢流,步屧響長廊。
名都信繁會,千指調(diào)笙簧。
先生病不飲,童子為燒香。
獨作五字詩,清絕如韋郎。
詩成月漸側(cè),皎皎兩相望。
注釋參考
無跡
亦作“ 無跡 ”。沒有蹤影;沒有痕跡。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無跡,天工罕代?!?宋 王讜 《唐語林·政事下》:“﹝ 李惠登 ﹞為政清浄無跡,不求人知?!?/p>
見“ 無跡 ”。
露草
(1).沾露的草。 唐 李華 《木蘭賦》:“露草白兮山凄凄,鶴既唳兮猿復(fù)啼?!?宋 黃機 《六州歌頭·岳總干櫽括上吳荊州啟以此腔歌之因次韻》詞:“百年忠憤,無淚灑江濆。 曹 劉 事,埋露草,鎖煙榛?!?清 譚嗣同 《武昌夜泊》詩之二:“露草逼蛩語,霜花凋雁翎?!?/p>
(2).草名。即鴨跖草。
蘇軾名句,和鮮于子駿《鄆州新堂月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