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普《詠史上光武》:
腹上能容嚴子陵,面前何不著韓歆。
迭興知與人何事,隴蜀才平便易心。
注釋參考
上能
崇尚有才干的人。上,通“ 尚 ”。《周禮·秋官·大司寇》:“上能糾職?!?鄭玄 注:“能,能其事也?!?孫詒讓 正義:“能即謂多才藝,堪任事者也?!?/p>
子陵
嚴光 的字。 東漢 馀姚 人。曾與 漢 光武帝 劉秀 同游學(xué), 劉秀 即位后,改名隱居,后被召至京師 洛陽 ,授諫議大夫,不受而退隱于 富春山 。 唐 劉長卿 《泛曲阿后湖簡同游諸公》詩:“且習(xí) 子陵 隱,能忘生事憂?!?唐 溫庭筠 《渭上題》詩:“ 呂公 榮達 子陵 歸,萬古煙波繞釣磯。” 宋 范仲淹 《過方處士舊隱》詩序:“某 景祐 初,典 桐廬郡 ,有 七里瀨 , 子陵 之釣臺在。” 明 王世貞 《鳴鳳記·獻首祭告》:“早知道禍機隱伏,誰羨著掛冠歸,便做了 子陵 、 靖節(jié) 也來追?!?/p>
面前
面前 (miànqián) 跟前;面對著的地方 presence;before;in face (front) of 他來到國王面前 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wù)很艱巨不著
不顯揚?!睹献印る墓隆罚骸?楊 、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説誣民,充塞仁義也。”
(1).不執(zhí)著,無掛礙。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上善以虛懷為本,不著為宗。” 宋 梅堯臣 《寄隱靜山懷賢長老》詩:“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峯云?!?/p>
(2).不用,無須。 唐 王建 《三臺》詞:“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紅鸞扇遮?!?/p>
陳普名句,詠史上光武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