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楊公遠(yuǎn)《悶書二首》:
轉(zhuǎn)眼才余五日春,東奔西走廢光陰。
一泓硯里謀生意,幾句詩中寫客心。
貫斗沖牛雷煥劍,高山流水伯牙琴。
莫將未遇添惆悵,自有名公為賞音。
注釋參考
貫斗
見“ 貫斗牛 ”。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gāoshān-liúshuǐ) 比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風(fēng)韻高雅不俗 lifty character as towering mountain and rushing water 伯牙善鼓琴, 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志在流水, 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薄读凶印珕枴?不是秦箏合眾聽,高山流水少知音?!稹?董解元《西廂》 成語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高山流水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驹诹魉?,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笔褂美淇资ト松袑W(xué)琴于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伯牙琴
(1).相傳 伯牙 操琴,琴聲高妙,唯 鐘子期 知音。 子期 死,知音難覓, 伯牙 遂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見《呂氏春秋·本味》。后因以“伯牙琴”用為痛悼知音惜其難遇之典。 唐 羅隱 《重過隨州憶故兵部李侍郎思知因抒長句》:“ 莊周 高論 伯牙 琴,閒夜思量淚滿襟。四海共誰言近事?九原從此負(fù)初心?!?/p>
(2).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 清 魏源 《布水臺(tái)下同僧觀瀑》詩:“惜無 伯牙 琴,來寫 成連 旨。”亦省作“ 伯琴 ”。 唐 寒山 《三字詩》之四:“泉聲響,撫 伯 琴。有 子期 ,辨此音?!?/p>
楊公遠(yuǎn)名句,悶書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