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目成惟素書,邇英能事知有余
出自宋代劉子翚《寄茶與汪正夫兼簡(jiǎn)行夫》:
絳囊團(tuán)窳社邊得,持歸廣文破枯寂。
三人舌本有雌黃,一引胸次還虛白。
平生目成惟素書,邇英能事知有余。
欻然長(zhǎng)嘯風(fēng)裂石,黟山方臥小於菟。
注釋參考
平生
平生 (píngshēng) 終身;一生 all one’s life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啤?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個(gè)人的平生大事 向來(lái);素來(lái) always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yǔ)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目成
目成 (mùchéng) 眉來(lái)眼去,以目傳情 flirt glances with each other 滿堂兮美人,忽獨(dú)與余兮目成。——《楚辭·九歌·少司命》素書
(1).古人以白絹?zhàn)鲿?,故以稱書信。 漢 蔡邕 《飲馬長(zhǎng)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zhǎng)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興呈蘇渙侍御》詩(shī):“久客多枉友朋書,素書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蕪記·訴怨》:“怎不仗青鸞傳素書,打疊下屠龍計(jì),想鶯儔自可期。” 清 吳偉業(yè) 《鲞鶴》詩(shī):“ 丁令 師來(lái)寄素書,羽毛零落待何如?!?/p>
(2).兵書名。舊題 漢 黃石公 撰, 宋 張商英 注。以道、德、仁、義、禮五者為主旨,取 老子 之說為注釋。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為 張商英 所偽托。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經(jīng)史一》:“世多指兵書《三略》為 黃石公 所傳之書。 宋 張商英 曰:‘非也。 晉 亂,有盜發(fā) 子房 塚,于玉枕中獲此書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mì)戒,不許妄傳,世所謂素書是也?!?/p>
(3).泛指一般道書。 宋 蘇軾 《次韻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問 黃公 覓《素書》?!?清 黃鷟來(lái) 《送田月樞歸隱王屋》詩(shī):“底事披《素書》,無(wú)暇祀 黃石 。”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素書》是用朱墨寫在白絹上的道書?!?/p>
(4).書籍?!吨軙堒墏鳌罚骸?軌 性清素,臨終之日,家無(wú)餘財(cái),唯有素書數(shù)百卷。” 唐 許渾 《姑熟官舍》詩(shī):“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滿素書。” 元 汪元亨 《沉醉東風(fēng)·歸田》曲:“怕纏手焚了素書,懶鉆頭拽倒茅廬?!?/p>
邇英
“ 邇英閣 ”的省稱。 宋 歐陽(yáng)修 《<仁宗御集>序》:“至於萬(wàn)機(jī)之暇,泊然凝神,不見所好,惟躬閲寶訓(xùn),陳經(jīng) 邇英 ,究鐘律之本元,訓(xùn)師兵之武略?!?宋 趙昇 《朝野類要·班朝》:“又有內(nèi)殿,如 萬(wàn)歲 、 復(fù)古 、 邇英 、 蘂珠 、 凝華 、 福寧 、 睿思殿 ?!?元 袁桷 《省中議事回元達(dá)有詩(shī)次韻》:“擬將直筆酬 延閣 ,欲抱遺經(jīng)進(jìn) 邇英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二:“ 宋 制,春二月始,至端午;秋八月始,至長(zhǎng)至,每雙日入侍 邇英 ?!眳⒁姟?邇英閣 ”。
能事
能事 (néngshì) 原指能做到的事,后指擅長(zhǎng)的本事 what one is particularly good at 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 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能干 able;capable 此人果真能事有余
有余 (yǒuyú) 有剩余 have enough and to spare;have a surplus 綽綽有余 有零 more than;odd 五十有余劉子翚名句,寄茶與汪正夫兼簡(jiǎn)行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