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現(xiàn)在身強力壯,發(fā)那悲秋的哀嘆干什么。無論在村外的江邊,都要像看待“空花”一樣。
還在想濟汾河橫中流的情景,蘭菊紛紛各半。樓船遠去,白雪紛飛,唯有年年飛來的大雁。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此調因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
庚午重九:即元祐五年(1090)九月初九。用前韻:指用《己巳重九和蘇堅》一詞的韻腳。
悲愁:悲嘆秋天來臨。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老去悲秋強自寬羽年此會知誰健?!?br />海甸:近海地區(qū)。南齊孔德璋(稚琺)《北山移文》:“張英風于海甸,馳妙譽于浙右?!贝颂幹附纪狻?br />空花:即空華。虛幻之花,比喻妄念。《圓覺經》:“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又“此無名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于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于虛空,不可言說?!?br />橫汾:漢武帝劉徹《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此詞的后半闋的“橫汾”、“蘭菊”、“樓船”、“雁”等,均為漢武帝《秋風辭》所有?!皺M汾”取“濟汾河,橫中流”之意。
白雪:此指白色的浪花。別本作“白云”。
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問答
問:《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的作者是誰?
答: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的作者是蘇軾
問: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是宋代的作品
問: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 出自 宋代蘇軾的《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
問: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 的下一句是 江村海甸。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賞析
元祐五年(1090)重九日作,蘇軾任杭州太守期間,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其中一個叫蘇堅,字伯固,泉州人。蘇試治理西湖,他出力很大。兩人情誼甚篤,唱和頗多。元祐四年(1089)重九蘇堅作有《點絳唇》詞,蘇軾和有《己巳重九和蘇堅》,元祐五年又用元祐四年韻腳和了這首詞。
重陽必登高。文人登高,難免要寄托秋天的情思。“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好像成了一種傳統(tǒng)。蘇軾針對這種情緒,詞一開始就說:“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边@一驚人之語,是針對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中“老去悲秋強自寬”和“明年此會知誰健”而發(fā)的。杜甫詩的意思是:人已老大,在秋天更容易產生悲哀的情緒,今天我們在一起聚會,只是勉強寬慰自己而已,明年重九再舉行宴會,還不知誰健在呢?杜甫作此詩時僅49歲,還不到嘆老悲衰的年齡,但他處在安史之亂的動蕩年代里,又因上疏救房瑁,被目為房瑁死黨,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因此對前途悲觀,情緒低沉。蘇軾同情杜甫的處境,但不同意他悲觀失望的情緒。蘇軾一生也不得志,在黨爭激烈的宋代,因政見與舊黨和新黨均不合,既得罪了新黨,又得罪了舊黨。先被新黨捏造罪名,抓進監(jiān)獄,長達半年之久,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現(xiàn)又被舊黨排斥在外,在杭州做個太守。對這一切,他都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態(tài)度對待之。
下片“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皺M汾”、“蘭菊”,事出漢武帝《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薄肚镲L辭》是漢武帝“行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宴,上歡甚,乃自作《秋風辭》?!保ā稑犯娂肪戆耸囊稘h武帝故事》)此詩筆力雄健,表現(xiàn)了一代英主在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里,泛舟中流,與群臣飲宴的歡樂景象。“尚想”二字,透露出蘇軾對漢武帝那種具有沖破秋天的肅殺氛圍而俯仰天地的氣概,抱有向往之情。但漢武帝畢竟隨著歷史的長河而去了,留給后人的只有“白云飛亂。空有年年雁”。這兩句用漢武帝《秋風辭》首二句:“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及唐李嶠《汾陰行》:“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而略有變化,流露出對漢武帝高吟《秋風辭》之事淪為歷史陳跡的嘆惋。
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對“悲秋”與眾不同的看法,一反文人悲秋的傳統(tǒng),唱出了高昂的調子,實在可貴。他用自己潛心佛老所獲得的不隨物悲喜的思想和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對待生活,在遭受挫折時,不悲觀失望;在境遇順達時,也不沾沾自喜,從而永遠保持自己內心的平衡,走過人生中的坑坑坎坎。這在惡濁的封建秩序下,具有相對的進步意義。在表現(xiàn)方法上,或翻用古詩,或引用古事,并用“尚想”、“空有”等字,化實為虛,還能融佛理于淺顯明白的語言之中,都是值得稱道的。
- 漢壽城春望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 贈晶得應菊坡東籬秋色遍幽坡,蔟蔟金英洗露華。君且試推鼓澤看,五行何處愛黃花。
- 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得寒字竹里行廚洗玉盤,花邊立馬簇金鞍。非關使者征求急,自識將軍禮數(shù)寬。百年地辟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磁獫O舟移白日,老農何有罄交歡。
- 清平樂(為兒鐵柱作)靈皇醮罷。福祿都來也。試引鹓雛花樹下。斷了驚驚怕怕。從今日日聰明。更宜潭妹嵩兄??慈⌒良诣F柱,無災無難公卿。
- 直羅縣三絕句羌管戎歌亦斗新,長官家勢洛陽人。相逢且覓山絕好,莫話銅駝金谷春。
- 沁園春之淳,入長樂境,平諸盜、越兩旬肅清,八月朔師還。山人何某謹拜手歌沁園春持獻,以尾凱歌之后塵。詞曰袞衣繡裳,彤弓盧矢,山西將門。自雪嶺蓬婆,夷成坦道,炎州D753獠,劃去連營。吳越兒童,江淮草木,七見元戎識姓名。爭知道,這一隅斗大,尚借麾旌。西風吹下天聲??慈f騎貔貅入井陘。彼山棚魍魎,雷霆震擊,海瀕赤子,天日開明。事業(yè)方來,乾坤無盡,千古英雄不偶生。從茲去,看云臺翼軫,麟閣丹青。
- 重入洛陽東門商顏重命伊川叟,時事知非入洛人。連野碧流通御苑,滿階秋草過天津。每慚清秩容衰齒,猶有華簪寄病身。驅馬獨歸尋里巷,日斜行處舊紅塵。
- 謝棨(一作擲紅巾詩)久賦恩情欲托身,已將心事再三陳。泥蓮既沒移栽分,今日分離莫恨人。
- 偈頌三十首有時破關知落處,有時透關契密旨。有時妙容拜位里,有時光燭囑機頭。個中有體有賓主,個中有宛轉傍參。
- 雨師雷神七首山川出云,裔裔而縷。載霪載濛,其德迺溥。自古有年,胡然莫祖。無簡我觚,地怠我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