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山色浸染著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風(fēng)平浪靜秋花正開放。遠(yuǎn)處的樹林邊散落著幾戶人家,烏鴉還在啼叫尋覓著棲息的地方。
睡夢中曾走遍故鄉(xiāng)的條條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著千里廣衰的沙原。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吧场被蜃鳌凹啞保嘧鳌颁郊喯?。雙調(diào)42字,分平韻、仄韻兩體。上片三句皆平韻,下片三句有兩句平韻。
橫侵:縱橫擴(kuò)展。
蘸(zhàn):原意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為以液體沾染他物。
暈霞:指太陽光線經(jīng)云層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這里指晚霞。
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這里指湖北古荊州地區(qū)。
寒花:寒冷天氣開的花,但在古代詩詞中多指菊花。
尚:尚有。
南望:是詞句的省略語,指蘇軾從荊州遙望故鄉(xiāng)四川眉山,其方向應(yīng)在西南。
平沙:廣闊的沙原,當(dāng)指荊州長江江岸的遼闊沙原。
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問答
問:《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的作者是誰?
答: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的作者是蘇軾
問: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是宋代的作品
問: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fēng)靜吐寒花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fēng)靜吐寒花 出自 宋代蘇軾的《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問: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fēng)靜吐寒花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fēng)靜吐寒花 的下一句是 遠(yuǎn)林屋散尚啼鴉。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賞析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蘇軾自故鄉(xiāng)四川眉山沿長江返回朝堂,行舟至荊州之前,見長江兩岸深秋季節(jié)的景色寫下該詞。
- 偈頌二首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薩面。菩薩與夜叉,不隔一條綿。
- 句野煙出爐上,山花落鏡中。(《廬山》。見《詩式》)
- 江寧春夜裴使君席送蕭員外花院日扶疏,江云自卷舒。主人熊軾任,歸客雉門車。曙月稀星里,春煙紫禁馀。行看石頭戍,記得是南徐。
- 用呂宗卿山亭韻約住山云倚斷欄,云如秋薄與山環(huán)。為山醉矣無山句,山不負(fù)予予負(fù)山。
- 醉中偶題小人拙直頗近真,放論動取兒曹嗔。何似飲醇澆舌本,醉來臥唱江南春。
-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南荒百謫愈不屈,便道忽聞天遣來。峨帽焚香姑拱立,果無片楮可成災(zāi)。
- 題陳待制湖樓天游觀妙化,人世事皆輕。沆瀣藏仙境,津涯截海城。一身潛汗漫,品類仰高明。有道行藏小,無心視聽精。上疑靈蜃吐,下覺巨鰲擎。雨氣西簾入,月華東檻生。山臨左輔近,湖自會昌成。風(fēng)起僧鐘直,村回野艇橫。蓮枯收繡段,松靜發(fā)琴聲。濠濮觀魚鳥,瀟湘欠藥蘅。一層休更上,百尺有誰評?;枞蘸宓?,殘星遠(yuǎn)笛鳴。醉如元亮興,歸引仲宣情。閬苑瓊為貴,黃州竹過清。郡圖添圣跡,畫軸記新營。奏樂漁人聽,投車坐客盈。八篇移古詠,四字立嘉名。未必終成隱,清朝待秉衡。
- 蝶戀花 正月十一日 以上二首見白云文集卷四楊柳池塘春信早。簾卷東風(fēng),猶帶余寒峭。暖透博山紅霧繞。洞簫扶起歌聲杳。初試花冠金凰小。鬢亂釵橫,長怯旁人笑。銀燭未殘尊未倒。
- 衡山道中寄平遠(yuǎn)趙宣慰回雁峰前問訊,楚江幾度蘭香。望美人兮何許,水云隔斷瀟湘。
- 壬戌正月十四日老子居然健,上元如許晴。湖平波不起,天闊月徐行。散發(fā)漁舟穩(wěn),臨風(fēng)野笛清。安能擁笳鼓,萬里將幽并。
- 仰羨野陂鳧,無心憂稻粱——— 李群玉自澧浦東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 交情問我何清苦,世路愁人已飽更——— 崔敦禮次韻孫撫干二首
- 皆由使君恩,盛德致時(shí)和——— 姜特立喜雨寄曾少卿
- 照此高臺端——— 陸機(jī)日出東南隅行
- 我行湖邊路,霜冷刮病骨;斷堤沙水濕,屨滑??瞩?/a>——— 陸游夜行湖上
- 自憐兄弟今五人,共縈儒素家尚貧——— 李渤喜弟淑再至為長歌
- 氈車席帽各青春,花下驊騮一哄塵——— 范成大次韻趙正之同年客中
- 胸中所有事既說,天下固無人數(shù)殊——— 邵雍首尾吟
- 別殿無人梨自芳,玉階朱檻繞金塘——— 司馬光龍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數(shù)權(quán)與史誠之更相酬和
- 似曾山陰訪修竹,不記水邊觀麗人——— 劉克莊上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