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那綠茸茸的野草布滿了野外渡頭,也不知哪棵草真能讓人忘記憂愁?
芳草沿著細流一直鋪到豪門別墅,它追隨著落日延展到遙遠的沙洲。
金谷園中一片荒蕪對著凄涼月色;石頭城下孤清冷漠接待蕭瑟深秋。
過往行人依稀記得石崇身亡勢敗,招致墜樓香殞金釵折毀抱恨悠悠。
注釋
芊芊:也作“千千”、“仟仟”、“阡阡”。形容草木茂盛、蔥綠的樣子。
若個:哪個。
離館:即別館、別墅。這里指西晉石崇官荊州刺史時,以劫掠客商致巨富所建的豪宅。
別洲:荒遠沙洲。
金谷園:晉代石崇的別墅,園中財產(chǎn)豐積,屋宇宏麗,極盡奢華。
石頭城:即金陵(今南京),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均設(shè)都城于此。金粉膏澤,豪華相繼。
王孫:古代貴族的別稱。這里指石崇。
買斷:招致來的意思。金釵十二:指美女,此處指石崇愛妾綠珠,綠珠美而艷,善吹笛。趙王司馬倫派孫秀殺石崇,欲奪其愛妾綠珠,綠珠不從,墜樓身亡?!豆艠犯酚小邦^上金釵十二行”之句,明代田藝蘅《留青日札》說古人發(fā)高,故能插金釵六雙。
詠草問答
問:《詠草》的作者是誰?
答:詠草的作者是俞紫芝
問:詠草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詠草是宋代的作品
問:詠草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出自 宋代俞紫芝的《詠草》
問: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滿目芊芊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的下一句是 金谷園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
問:出自俞紫芝的名句有哪些?
答:俞紫芝名句大全
詠草賞析
這首詩名為詠草,而實非詠草,只是借草抒情,構(gòu)思奇特,別有風味。
古代詩人多以草寫別情,訴離憂,白居易的“萋萋滿別情”,就是一個典型。
此詩首聯(lián)出句似乎是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頭尾兩句的合成:“獨憐幽草澗邊生”,“野渡無人舟自橫”。面對這一境界,詩人提出不知誰懂得忘憂這個奇怪的問題,但似乎沒回答,其實不用回答,就是“草”。
頷聯(lián)和“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思相似,但比白居易這兩句寫得好,“綠水”和“斜陽”,不但更具體,而且更富鮮明的形象;“隨”和“帶”這兩個動詞也比“侵”和“接”好,更富擬人的韻味,更富動感。
頸聯(lián)逆轉(zhuǎn),賦予“草”以異樣的情味:金谷園中“流水無情草自春”,是否也在“可憐金谷墜樓人”?石頭城下“但寒煙衰草凝綠”,是否也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里,“草”則有“國破家亡欲何之”的無窮惆悵。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逝去的人,破亡的國,卻不能重生再造。
尾聯(lián)結(jié)情。詩人悵望“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遙想富甲一代的石崇早已“灰飛煙滅”,絕代佳人綠珠早已“花落人亡兩不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無窮感慨不由涌上心頭。可再往深處想,人還不如草,什么功名利祿,什么榮華富貴,是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拋棄的。想到這,詩人的心漸漸平靜了。
- 赴潮陽倅沉醉猶難別帝州,滿城春色重淹留。公閑預(yù)想消魂處,望闕頻登海上樓。
- 方氏棣華桂叢亭各一首天上廣寒種,人間方寸栽。田三和氣溢,竇十慶源開。色閱風霜在,香包月露來。八窗秋競爽,堪覆掌中杯。
- 江東韓漕曦道寄楊庭秀所贈詩來求同賦作此寄三朝巍巍韓侍中,爛然彝鼎書元功。西戎北狄問安否,九州萬里涵春風。子孫繼踵皆將相,我猶及拜西樞公。顧憐通家略貴賤,勞問教誨均兒童。西樞有孫又奇?zhèn)?,凜然太華摩蒼穹。小試玉節(jié)江西東,文書如海到手空;政成蒲鞭亦不用,地上錢流倉粟紅。君持此手上廊廟,折沖御侮知從容,桑乾不勞尺箠下,榆關(guān)正可丸泥封。卻歸故里訪遺老,應(yīng)記山陰九十翁。
- 淳熙已酉二月二日皇帝登寶位镃獲廁廷紳輒成聰哲從來簡帝心,萬方臣子合君臨。東常議事猶經(jīng)歲,仰體慈皇屬意深。
- 之美訪及不獲展奉以詩為謝昔君來闕下,定館必吾廬。今者雖相值,依在是索居。不堪休沐少,便使往還疏。深愧原思巷,空回長者車。
- 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 清泉亨老寄鼓枕二首蘧蘧一覺直千金,雅贈徒知感激深。莫道林間高臥穩(wěn),憂時亦有枕戈心。
- 磻溪不肯隨波自直鉤,一朝以道佐成周。后來亦有人于此,只把漁竿空白頭。
- 次韻知縣兄秋懷三首靈均心事少陵詩,青竹林邊白竹籬。自把寒花看新雁,今年強似去年衰。
- 慶長叔招飲一桮,未釂,雪聲璀然。即席走筆老子那知鬢腳凋,忍寒拚命看珠跳。卻嫌地暖無冰凍,恰則飛來恰則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