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問我,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卻一片輕余坦然。
桃花飄落溪水,隨之遠遠流去。此處別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注釋
余:我,詩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棲: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陸市內,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讀書處。一其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蒼綠。
自閑:悠閑自得。閑:安然,泰然。
“桃花”句: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載,東晉時,武陵有一漁人在溪中捕魚。忽進桃花林,林盡處有山。山有小口。從山口進去,遇一與外界隔絕的桃花源,里邊的人過著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
窅(yǎo)然:指幽深遙遠的樣子。
別有天地:另有一種境界。別:另外。
非人間:不是人間,這里指詩人的隱居生活。
山中問答問答
問:《山中問答》的作者是誰?
答:山中問答的作者是李白
問:山中問答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山中問答是唐代的作品
問:山中問答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出自 唐代李白的《山中問答》
問: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的下一句是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問: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山中問答賞析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以問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發(fā)了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體現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聯:“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詩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突出題旨,以喚起讀者的注意。當人們正要傾聽答案時,詩人筆鋒卻故意一晃,“笑而不答”?!靶Α弊种档猛嫖叮粌H表現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tài),造成了輕松愉快的氣氛;而且這“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懸念,以誘發(fā)讀者思索的興味。“心自閑”三個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寫照,更表明這“何意棲碧山”的問題,對于詩人來說,既不覺得新鮮,也不感到困惑,只不過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罷了。第二句接得迷離,妙在不答,使詩增添了變幻曲折,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
第二聯:“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边@是寫“碧山”之景,其實也就是“何意棲碧山”的答案。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構,加深了詩的韻味。詩雖寫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色,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而是把它當作令人神往的美來渲染、來贊嘆。因為上面寫的“笑而不答”的神態(tài),以及末句的議論都流露出這種感情?!吧交ㄈ缋C頰”(李白《夜下征虜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隨流水也是美的,它們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則,在榮盛和消逝之中顯示出不同的美,這不同的美卻具有一個共同點——即“天然”二字。這種美學觀點反映了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的性格?!氨躺健敝羞@種沒有名利,又不冷落荒涼的環(huán)境,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間”所能比。而“人間”究竟怎樣,詩人沒有明說。只要讀者了解當時黑暗的現實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詩人“棲碧山”、愛“碧山”便不難理解了。這“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含了詩人心中許許多多的傷和恨。所以,這首詩并不完全是抒寫李白超脫現實的閑適心情。詩中用一“閑”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在風格上有一種“寓莊于諧”的味道,不過這并非“超脫”。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統(tǒng)一在他的作品之中,體現出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
全詩雖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活潑流利。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形象可感,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詩押平聲韻,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絕形式,顯得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有助于傳達出詩的情韻。
- 頌十玄談心印無心猶隔一重關,滯寂沉空也大難。啼問阿娘誰是母,閑云溪水笑潺潺。
- 浣溪沙(別成上人并送性禪師)梅子熟時到幾回。桃花開后不須猜。重來松竹意徘徊。慣聽禽聲渾可譜,飽觀魚陣已能排。晚云挾雨喚歸來。
- 家書送白額因賦虎踞南山孰敢樵,盜渠名字卻深逃。誰能雪里窮三窟,縛送尊前慰老饕。試喚玉纖揎碧袖,笑看霜片落金刀。族庖堪恨無風味,紅暈蒸花更藉糟。
- 寄傅代言交游散盡客來稀,門掩城隅晝漏遲。春地更無嫌草處,雨天還有詐睛時。輕量世事世不罪,冷笑人言人豈知。猶喜道途收拾早,將閑對病最相宜。
- 踏莎行萼破前村,枝橫江路。鐵心應也頻凝佇。怕愁惟恐不禁愁,寧教雪月相分付。不測春來,難追香去。無人知我心先誤。多情總道是東君,東君也有無情處。
- 次韻景仁正月十二日訪吳縝寺丞二絕夜雪滿庭雞失晨,瓊田早出不驚塵。急須卷凍鋪黃道,欲看燈山萬萬人。濁醪時飲十分杯,萬象溟濛曉氣皚。醉倒籃輿夜歸去,金吾寧復識誰哉。
- 題李達先靜暉軒瀟灑一區(qū)山四圍,朱簾高卷晝陰移。三竿已上其誰報,一線初長也自知。鼓腹曬書春拍拍,蓬頭晞發(fā)暖垂垂。晴窗大得志機趣,渴爵窺盆更不疑。
- 代挽何知縣二首一第聲名動冕旒,淵源家學自梁丘。誰知雨化青衿日,最解風馳紫塞秋。幕府石洪嗟不作,河陽潘岳竟成要。雁行無復云邊訊,愁絕萱堂正白頭。
- 重到東齋二首人生底事非前定,我與東齋似有緣。別去風光只如昨,重來花木已經年。曾將問答趨參席,愧把才名據鄭氈。卻憶西堂舊詩友,幾番風雨對床眠。
- 和張功父梅詩十絕句道山堂后數株梅,為底偏於雨里開。到得晴來無一朵,亂飛白雪點蒼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