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這首小詞作于宋亡之后,調(diào)下題作“閑游”,上闋寫閑游中所見,下闋寫閑游中所感,日日夜夜在懷念故都臨安,卻以反詰的語氣遙問西湖是否還記得相思之苦。詞人那種想見西湖又怕見西湖的矛盾心理以及在現(xiàn)實生活中莫知所從的迷惘心情正是通過這樣的詰問表達了出來。
踏莎行 閑游問答
問:《踏莎行 閑游》的作者是誰?
答:踏莎行 閑游的作者是劉將孫
問:踏莎行 閑游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踏莎行 閑游是宋代的作品
問:踏莎行 閑游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水際輕煙,沙邊微雨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水際輕煙,沙邊微雨 出自 宋代劉將孫的《踏莎行 閑游》
問:水際輕煙,沙邊微雨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水際輕煙,沙邊微雨 的下一句是 荷花芳草垂楊渡。
問:出自劉將孫的名句有哪些?
答:劉將孫名句大全
踏莎行 閑游賞析
詞的起首三句,由遠而近描繪了眼前景色。這樣的寫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詞,沒有動詞;讓各種物象組成余味無窮的畫面。并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幽閑情致?!岸嗲橐漆愫龀沙?,依稀恰是西湖路“兩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驟變。詞人方才的閑游似“云無心認出岫”,至此頓生棖觸,優(yōu)游之情馬上化成一腔悲恨。這一轉(zhuǎn)變也是有條件的:其一是客觀上“荷花芳草垂楊渡”這些景物具有與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觀上詞人有見過西湖的印象和懷念臨安的思想。因此當他在閑游中睜開雙眼時,面前仿佛呈現(xiàn)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難以抑制的愁情。
過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紅箋以血染。錦句用淚題,全是傷心之語,可見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說自己日日夜夜在懷念故都臨安,卻以反詰的語氣遙問西湖是否還記得相思之苦。詞人正是通過這樣的詰問表達了憶念故國之情。
結(jié)尾二句,前后呼應,感情又深入一層。前面說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見西湖之遙遠。并不純粹由于地理上的間阻,同時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樣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詞人唯有托諸夢境 ?!爸粦膲艚庵貋怼笔峭葡胫o,然亦反映了現(xiàn)實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著“夢中不識從何去”一句,又推進一層,意謂西湖只有在夢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夢中。他也不知從哪條路前去西湖。詞人那種想見西湖 ,怕見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莫知所從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來,給人以回味的余地。
- 左目痛六言九首詩到歌行尤妙,傳與國語并行。艱辛張籍病瞎,浮夸左丘失明。
- 花想容/武陵春南國家人推阿秀,歌醉幾相逢。云想衣裳花想容。春未抵情濃。津亭回首青樓遠,簾箔更重重。今夜扁舟淚不供。猶聽隔江鐘。
- 夢得相過,援琴命酒,因彈秋思,偶詠所懷,閑居靜侶偶相招,小飲初酣琴欲調(diào)。我正風前弄秋思,君應天上聽云韶。[云韶,雅曲,上多與宰相同聽之。]時和始見陶鈞力,物遂方知盛圣朝。雙鳳棲梧魚在藻,飛沈隨分各逍遙。
- 頌三門釋達空空遍覺華,到無高下淡渾茶。和云假宿煙霞榻,明日東西處處家。
- 吊李臺卿并敘我初未識君,人以君為笑。垂頭老鸛雀,煙雨霾七竅。敝衣來過我,危坐若持釣。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語妙。徐徐涉其瀾,極望不可徼。卻勸元嫵媚,士固難輕料??磿廴缭拢料睹也徽铡N依隙嗲餐?,得君如再少??v橫通雜藝,甚博且知要。所恨言無文,至老幽不耀。其生世莫識,已死誰復吊。作詩遺故人,庶解俗子譙。
- 新秋火云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幾處園林蕭瑟里,誰家砧杵寂寥中。蟬聲斷續(xù)悲殘月,螢焰高低照暮空。賦就金門期再獻,夜深搔首嘆飛蓬。
- 春不雨西亭石竹新作芽,游絲已罥櫻桃花。鳴鳩乳燕春欲晚,杖藜時復話田家。田家父老向我說,“谷雨久過三月節(jié)。春田龜坼苗不滋,猶賴立春三日雪。”我聞此語重嘆息,瘠土年年事耕織。暮聞窮巷叱牛歸,曉見公家催賦入。去年旸雨幸無愆,稍稍三農(nóng)獲晏食。春來谷賦復傷農(nóng),不見饑鳥啄余粒。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飛飛朝暮鳴。舂莩作飯藜作羹,吁嗟荊益方用兵。
- 偈公六十五首日南長至,慶無不利。石筍暗抽條,寒巖增暖氣。東村王老半醉半醒,林下道人沒巴沒鼻。
- 詩四首陳留春色掩思詩,一日搜腸一百回。燕子初歸風不定,桃花欲動雨頻來。人間多待須微祿,夢里相逢記此杯。白竹扇前客醉舞,煙村渺渺欠高臺。
- 奉寄安國大師兼簡子蒙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jīng)。巖光分蠟屐,澗響入銅瓶。日下徒推鶴,天涯正對螢。魚山羨曹植,眷屬有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