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每年十月駕臨華清池,那里有玉池里華美宮屋梁。明皇與貴妃年年來到這里洗沐享受,用珠寶組成宮陪行飾物灑滿路旁。
可嘆啊,繁華不再,珠光寶氣宮雙人床早已被灰塵覆蓋,只剩煙霧籠罩下樹色蒼蒼。清夜宮明月依舊高懸空中,依然照著藤條環(huán)繞宮圍墻。
注釋
平時:年年或經(jīng)常。
蓮湯:亦名蓮花湯。為明皇沐池;海棠湯為貴妃沐池,均在華清池內(nèi),統(tǒng)稱為華清池。
玉甃:玉石砌成宮井壁,指沐池。
瓊梁:色澤晶瑩宮柱梁,指華麗宮宮殿。
五家:指楊貴妃親眷。
翠華:天子儀仗中以翠鳥羽毛為裝飾宮旗幟、車蓋,代指明皇。
掩:覆蓋、關(guān)閉。
煙樹:云煙繚繞宮樹木。
繚墻:藤條盤繞宮圍墻。
華清引(感舊)問答
問:《華清引(感舊)》的作者是誰?
答:華清引(感舊)的作者是蘇軾
問:華清引(感舊)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華清引(感舊)是宋代的作品
問:華清引(感舊)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平時十月幸蘭湯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平時十月幸蘭湯 出自 宋代蘇軾的《華清引(感舊)》
問:平時十月幸蘭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平時十月幸蘭湯 的下一句是 玉甃瓊梁。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華清引(感舊)賞析
公元1064年(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十二月東坡罷鳳翔府簽判,返京,過長安,游驪山作此詞。
- 華陰東泉同張?zhí)幨吭劜芈蓭熂婧喛h內(nèi)同官因寄齊中書蒼崖抱寒泉,淪照洞金碧。潛鱗孕明晦,山靈閟幽賾。前峰何其詭,萬變窮日夕。松老風(fēng)易悲,山秋云更白。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霧隔。美質(zhì)簡瓊瑤,英聲鏗金石。煩君竟相問,問我此何適。我因贊時理,書寄西飛翮。哲匠熙百工,日月被光澤。大國本多士,荊岑無遺璧。高網(wǎng)彌八纮,皇圖明四辟。群材既兼暢,顧我在草澤。貴無身外名,賤有區(qū)中役。忽忽百齡內(nèi),殷殷千慮迫。人生已如寄,在寄復(fù)為客。舊國不得歸,風(fēng)塵滿阡陌。
-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年去年來貧復(fù)貧,祖師抬腳重千斤。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殺人。
- 自越上還信步尋梅客子千里至,未曾款入門。妻孥勞苦外,徑走江梅村。江梅若有待,欲謝花猶存。向人一笑粲,冷蕊生春溫。繞樹三匝已,投空雪飛翻。歸來理夢事,淡月籠黃昏。
- 過廬山遇雨江風(fēng)吹雨逐人來,行過山前首重回。絕頂隔云看不見,石棱崖角獨(dú)崔嵬。
- 罷新定至錢塘喜見孫觀書記桐江撝袂蚤三年,把臂重來講舊篇。陌上風(fēng)塵成底事,鬢邊霜雪但悠然。虬蟠我亦思滄海,鶚?biāo)]初方上碧天。忍把離杯又拋擲,別愁紛泊滿春煙。
- 和馬粹老修廣德湖古作重慮始,功利故能永。末俗紛錐刀,往往附光影。此幾百歲余,興廢屢動靜。七鄉(xiāng)十萬家,利害寄俄頃?;I張好惡曹,聒聒亂池黽。使君武陵孫,明潔水中荇。坐嘯黃堂春,獨(dú)得意外景,登臨莽蕪沒,嘆息民不幸。一日出水光,蕩漾出荒梗。黍禾雜菰魚,狼籍被它境。人指白鶴祠,殷勤竊有請。衣冠儼群公,一一畫真鯁。斯人豈可作,庶用薦遺秉。公乎且我去,何以慰鄉(xiāng)井。愿屬丹青手,千載共觀省。
- 寄紫閣隱者積翠藏一叟,常思未得游。不知在巖下,為復(fù)在峰頭。苔上枯藤笐,泉淋破石樓。伊余更何事,不學(xué)此翁休。
- 三奠子 留襄州 花草粹編卷七上楚山高處,回望襄州。興廢事,古今愁。草封諸葛廟,煙鎖仲宣樓。英雄骨,繁華夢,幾荒邱。雁橫別浦,鷗戲芳洲?;ㄓ掷希樟?。著人何處在,倦客若為留。習(xí)池飲,龐陂釣,鹿門游。
- 瑞鶴仙·賦梅雁霜寒透幕。正護(hù)月云輕,嫩冰猶薄。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艷妝難學(xué)。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著。倚東風(fēng),一笑嫣然,轉(zhuǎn)盼萬花羞落。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園林,水邊樓閣?,幊嘏f約。鱗鴻更杖誰托。粉蝶兒只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但傷心,冷落黃昏,數(shù)聲畫角。
- 新雪二首(寄楊舍人)不思北省煙霄地,不憶南宮風(fēng)月天。唯憶靜恭楊閣老,小園新雪暖爐前。不思朱雀街東鼓,不憶青龍寺后鐘。唯憶夜深新雪后,新昌臺上七株松。
- 郢人妙質(zhì)何曾死,乞與風(fēng)斤運(yùn)用神——— 程公許虞使君示春日喜雨六絕和韻
- 半生才此見,雖倦未應(yīng)嫌——— 杜范水簾谷
- 黃金弄色輕於粉——— 歐陽修玉樓春
- 空碧升團(tuán)月,江郊弄夕霏——— 陸游山腳散步由舍北歸
- 隔岸蒼茫不見人,人家多在晴云里——— 蔡襄詩一首
- 小草可錄寸有長,會從之游據(jù)胡床——— 陳造讀師文和郡侯喜雨詩次其韻
- 俗事驅(qū)人挽不回,經(jīng)年無地濯氛埃。——— 陸游被酒徑臥比覺已五鼓矣
- 室倚桃花崦,門臨杜若洲——— 徐鉉愛敬寺有老僧嘗游長安言秦雍間事歷歷可聽因
- 猿鶴才聞歸去來,便呼僮仆掃柴扉——— 王義山送升甫歸九江
- 自從獻(xiàn)寶朝河宗,無復(fù)射蛟江水中——— 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