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問答
問:《菩薩蠻》的作者是誰?
答:菩薩蠻的作者是蘇庠
問:菩薩蠻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菩薩蠻是宋代的作品
問:菩薩蠻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北風(fēng)振野云平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北風(fēng)振野云平屋 出自 宋代蘇庠的《菩薩蠻》
問:北風(fēng)振野云平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北風(fēng)振野云平屋 的下一句是 寒溪淅淅流冰谷。
問:出自蘇庠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庠名句大全
菩薩蠻賞析
開篇兩句風(fēng)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場面,以風(fēng)、云、溪、谷的景物,從聲、色、勢、溫等方面烘染出凄冷的氣氛,然而這里也有宜人的景致。三、四兩句,所寫的景物和給人的感覺與上兩句迥然不同:鴻雁伴隨著西下的夕陽緩緩飛回棲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巒映入眼簾。此景給人以舒徐寧靜的感受。詞之上片,寫出了風(fēng)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壇的險惡,又從鴻雁寄寓了歸心。
過片兩句寫北斗星低垂于荒陂,點(diǎn)明了方位。丹陽在宜興之北 ,因而說“鄉(xiāng)山近 ”。家鄉(xiāng)既然很近,回去是比較容易的了,加上前面看到“落日送歸鴻”,接著寫出回鄉(xiāng)之思完全是順理成章的??墒墙Y(jié)拍兩句卻詞意陡轉(zhuǎn),說不必苦苦地想回鄉(xiāng),宜興不久將是滿樹春光。詞人的心意是:政壇既不可涉足,則只有借山而隱;宜興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歸丹陽?詞中所謂“ 石亭春滿枝 ”句好像是寫實景,其實卻是虛擬,從“北風(fēng)”、“寒溪”推演而出:一是山中未必盡是冬日苦寒 ,自有春暖花開之日;二是如心無所苦,則冬日亦視若春時。此二句語淺情深,意味深長,含蓄蘊(yùn)藉,耐人尋味。
張元幹跋蘇庠所作贈王道士詩墨跡云 :“吾友養(yǎng)直 ,平生得禪家自在三味,片言只字,無一點(diǎn)塵埃。宇宙山川,云煙草木,千變?nèi)f態(tài),盡在筆端,何曾氣索?”這段話,對于理解此詞是有幫助的。
- 渝州寄王道矩曾聞五月到渝州,水拍長亭砌下流。惟有夢魂長繚繞,共論唐史更綢繆。舟經(jīng)故國歲時改,霜落寒江波浪收。歸夢不成冬夜永,厭聞船上報更籌。
- 家園示弟槱佻達(dá)憑豪族,疏狂自克家??慈撕艄犯],縱我泛漁槎。鑿穴安蜂豕,穿籬避管笳。如能癡勝黠,寒食賀騮驊。
- 春愁蟬鬢隔花陰,香肌壓翠衾,風(fēng)前一笑擲千金。記得那時明月底,剛半線,露丹襟。銀鑰杳沉沉,朱樓阻信音,流鶯啼破綠窗深。清淚未彈紅淚滴,流不了,到如今。
- 清平樂推愁何計。車下忘乘墜。日上南枝春有意。已訝紅酥如綴。兒童緩整馀杯。芒鞋午夜重來。素面應(yīng)憎月冷,真香不逐風(fēng)回。
- 兒侄新亭相迎送客新亭恰放燈,兒曹迎我復(fù)新亭。百年事業(yè)何為者,送往迎來過一生。
- 詠史上王昭君呼韓骨冷復(fù)雕陶,夜夜穹廬朔月高。為問琵琶弦底話,得無一語訴腥臊。
- 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廟二十一首于皇維后,觀興之初。精意昭著,既順既愉。圭鬯承祀,卿士咸趙。目視心化,四方其孚。
- 南堂臥觀月河漢橫斜星宿稀,臥看涼月入窗扉?;腥绫笔褐萑?,睡覺清霜滿鐵衣。
- 閑居繞岸奇峰半沒煙,滿窗涼影竹涓涓。雙鳩并睡枯桑上,一鷺閑行白水邊。
- 十月五日從兄四弟三侄侍太孺人賞菊亦好園以霜天豁澄明,水日共清朗。西園足甘菊,歡言事幽賞。板輿奉慈顏,華發(fā)森少長。一笑喜團(tuán)欒,千枝迷俯仰。黃英浥露繁,翠蔓緣籬上。雄蜂與雌蝶,采擷紛還往。逸興既中酣,佳致仍外獎。未多彭澤賢,不羨天隨廣。憶昔吏江東,王事困鞅掌。及令處閭里,暇日娛塏爽。殽酒雖不豐,獻(xiàn)酬非或強(qiáng)。分韻先阿連,作詩真技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