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現(xiàn)在在哪里???日月如梭,我們頭發(fā)都白了,打算怎么辦??!
友人再一次相見,我已不能適應變化不測的世事。出仕的熱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時也能守住本色。
注釋
⑴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減蘭。
⑵令:指趙晦之,名昶,海州人或漣水人,海州與漣水相鄰。令:古代官名,知縣,此時趙昶任高郵令。使君,非指太守,乃奉使官之意,故知“趙令”乃高郵令趙昶。
梭(suō):織布機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來迅速,如日月如梭。
擬奈何:打算怎么辦。
官況闌珊(lán shān):意謂出仕為官的熱情淡漠了。況:況味,境況和情味。闌珊:衰落,即將殘盡。
青松守歲寒:指青松耐寒冷,終歲不凋。
減字木蘭花·送趙令問答
問:《減字木蘭花·送趙令》的作者是誰?
答:減字木蘭花·送趙令的作者是蘇軾
問:減字木蘭花·送趙令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減字木蘭花·送趙令是宋代的作品
問:減字木蘭花·送趙令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春光亭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春光亭下 出自 宋代蘇軾的《減字木蘭花·送趙令》
問:春光亭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春光亭下 的下一句是 流水如今何在也。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減字木蘭花·送趙令賞析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說詞人早年與趙晦之相識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憶起當年交友,情深誼厚。從此詞的下文“歲月如梭。白 首相看擬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當指第一次密州相見之時,那時詞人剛四十歲,尚屬壯年,至此時的第三次贈詞,詞人已是五十六歲,故得稱“白首”,且時隔十六年,也與“歲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見。世事年來千萬變。官況闌珊。”詞人在“故人”面前,傾訴著自己別后的仕宦坎坷經(jīng)歷,有如趙晦之早年的失官東武令和“三仕已之無喜慍”等遭遇,但自己則更為悲慘,“官況”可謂大起大落,幾度挫折,正是“世事年來千萬變”的反映。結句“慚愧青松守歲寒”,是說自己難能如青松耐守歲寒一般,而倍感慚愧。
詞中的“白首相看擬奈何”、“慚愧青松守歲寒”諸句,雖慨嘆時光流逝,無奈“歲月如梭”;但是詞意卻隱含著“壯志難酬”和堅守職責、不懼磨難的積極內(nèi)涵。讀之令人肅然起敬。全詞曲盡心態(tài),含蓄哿慨,筆力縱橫,鑄語自然。
- 句輪中別有物,光外更無空。(《詠月》)
- 奉和春日池臺日影飛花殿,風文積草池。鳳樓通夜敞,虬輦望春移。
- 大雪入洛陽昨夜關山雪,仆夫晨起驚。揮鞭騎紫馬,曉入洛陽城。川原渺茫茫,長嘯視八纮。有如乘風馭,迢遞奔玉京。伊水象天河,云濤向東傾。喧然古都市,沽酒吹玉笙。予心正浩蕩,萬里赴歸程。遙望嵩峰頂,連天凍崢嶸。欲攀玉女窗,舉手摩太清。思之不可去,悵望空含情。
- 依前韻奉送才元和甫使北析木帶天津,會星隨去人。揚旍逾絕漠,負弩候前塵。出塞風霜苦,歸涂楊柳春。會書專對美,燁燁滿秋筠。
- 云邊阻雨薔薇籬落送春闌,筍葚園林早夏間。牛背牧兒酣午夢,不知風雨過前山。
- 送客歸登凈遠亭二首池冰動處水生瀾,未覺今朝抵死寒。便恐雪銷難再得,不辭鞋濕數(shù)來看。
- 延慶寫真贊二首秋雨秋山夜,縱縱自橫橫。平生無罪過,不合去為僧。
- 題葉氏分綠亭山亭種花厭脂粉,純種芭蕉三百本。一心生意展不盡,四面蟠根培自穩(wěn)。卷舒風日閃流翠,滉滉清陰浸窗戶。煩君凈拭湘竹床,著我橫眠聽秋雨。
- 柳橋村路初晴雪作泥,經(jīng)旬不到小橋西。出門頓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
- 江西鐃歌二首繄龍興,藩西江,二皈章,國駿龐。江有砥柱,胡為鴻流洚。勍蠻效尤,蟊賊內(nèi)訌,三臺映太微,國士俱無雙。王旅啴,鉦鼓縱縱,天威震赫群兇■,八郡望風咸來降,武功既成毋從從,圣人南面殿萬邦。注:■——左“手”右“雙”維白金有章,維國之光。九鼎既峙,翕元化以張。大冶范金,吐景耀铓?!鲶ぜ~龜,鸞翥鳳翔。官臣實司之,植我皇綱。孰函且藏,啟發(fā)禎祥。操挈系政柄,繄德是將。符節(jié)允合,人文昌蕩。攘兇頑,時乃康。與國咸休,萬年膺天慶。注1:■——左“蟲”右“留”
- 10紙上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