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在昔聞南畝,當(dāng)年竟未踐。
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
夙晨裝吾駕,啟涂情己緬。
鳥弄歡新節(jié),泠風(fēng)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fù)返。
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
先師有遺訓(xùn),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zhuǎn)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wù),解顏勸農(nóng)人。
平疇交遠風(fēng),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往日聽說南畝田,未曾躬耕甚遺憾。我常貧困似顏回,春耕豈能袖手觀?
早晨備好我車馬,上路我情已馳遠。新春時節(jié)鳥歡鳴,和風(fēng)不盡送親善。
荒蕪小路覆寒草,人跡罕至地偏遠。所以古時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遷。
此理愧對通達者,所保名節(jié)豈太淺?
先師孔子留遺訓(xùn):“君子憂道不憂貧”。仰慕高論難企及,轉(zhuǎn)思立志長耕耘。
農(nóng)忙時節(jié)心歡喜,笑顏勸勉農(nóng)耕人。遠風(fēng)習(xí)習(xí)來平野,秀苗茁壯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勞作已使我開心。耕種之余有歇息,沒有行人來問津。
日落之時相伴歸,取酒慰勞左右鄰。掩閉柴門自吟詩,姑且躬耕做農(nóng)民。
注釋
這首詩寫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現(xiàn)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通過田園躬耕,詩人初步體驗到了古代“植杖翁’:隱而不仕的樂趣,并表示像顏回那樣既貧窮而又不事耕稼的行為則不可效法。
在昔:過去,往日。與下句“當(dāng)年”義同。南畝:指農(nóng)田。未踐:沒去親自耕種過。
屢空:食用常缺,指貧窮。既有人:指顏回。《論語·先進》:“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br />詩人用以自比像顏回一樣貧窮。春興:指春天開始耕種。興:始,作。
夙(sǜ速)晨:早晨。夙:早。裝吾駕:整理備好我的車馬。這里指準(zhǔn)備農(nóng)耕的車馬和用具。啟涂:啟程,出發(fā)。涂通“途”。緬:遙遠的樣子。
哢(1óng):鳥叫。伶(líng零)風(fēng):小風(fēng),和風(fēng)。
陸德明釋文:“冷風(fēng),泠泠小風(fēng)也?!庇嗌疲翰槐M的和美之感。善:美好。
被荒蹊:覆蓋著荒蕪的小路。地為罕人遠:所至之地因為人跡罕至而顯得偏遠。
植杖翁:指孔子及弟子遇見的一位隱耕老人。
植:同“置”,放置。杖:木杖。悠然:閑適的樣子。不復(fù)返:不再回到世俗社會。
即理:就這種事理。指隱而耕。通識:識見通達高明的人。這里指孔子和子路。所保:指保全個人的名節(jié)。詎(jǜ巨):豈。淺:淺陋,低劣。
先師:對孔子的尊稱。遺訓(xùn):留下的教誨。憂道不憂貧:這兩句是說孔子有遺訓(xùn):君子只憂愁治國之道不得行,不憂愁自己生活的貧困。
瞻望:仰望。邈:遙遠。逮:及。勤:勞。長勤:長期勞作。
秉:手持。耒(lěi磊):犁柄,這里泛指農(nóng)具。時務(wù):及時應(yīng)做的事,指農(nóng)務(wù)。解顏:面呈笑容。勸:勉。這兩句是說手拿農(nóng)具高興地去干活,笑語勉勵農(nóng)民從事耕作。
疇:田畝。平疇:平曠的田野。交:通。苗:指麥苗,是“始春”的景象。懷新:指麥苗生意盎然。
歲功:一年的農(nóng)業(yè)收獲。即事:指眼前的勞動和景物。
行者:行人。津:渡口。行者問津:用長沮、桀溺的事。
相與:結(jié)伴。勞:慰勞。
聊:且。隴畝民:田野之人。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問答
問:《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的作者是誰?
答: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的作者是陶淵明
問: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是魏晉的作品
問: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是什么體裁?
答:五古
問:在昔聞南畝,當(dāng)年竟未踐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在昔聞南畝,當(dāng)年竟未踐 出自 魏晉陶淵明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問:在昔聞南畝,當(dāng)年竟未踐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在昔聞南畝,當(dāng)年竟未踐 的下一句是 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
問:出自陶淵明的名句有哪些?
答:陶淵明名句大全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賞析
20世紀30年代,在關(guān)于陶淵明的評價問題上,魯迅先生和朱光潛先生之間曾發(fā)生過一場著名的論戰(zhàn)。那場論戰(zhàn)涉及的問題很廣,中心分歧是:朱先生認為“陶潛渾身靜穆,所以他偉大”,魯迅先生反駁:“陶淵明正因為并非‘渾身靜穆,所以他偉大’,現(xiàn)在之所以往往被尊為靜穆,是因為他被選文家和摘句家所縮小了,凌遲了?!辈⑦M一步指出陶詩中也還有“金剛怒目”式的作品,證明詩人并不是整天飄飄然。但是,朱先生之所以會得出陶淵明渾身靜穆的結(jié)論,應(yīng)該說并不完全是憑空臆造,其依據(jù)恰好是陶淵明確實寫過大量寄情田園的作品;而且,這意見也并非為朱先生所首創(chuàng),早在隋朝的王通就在《文中子》中講過:“或問陶元亮,子曰:‘放人也?!稓w去來》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傳》則幾于閉關(guān)矣’?!彼未耐粼逶谄洹陡∠分袆t說:“山林之樂,士大夫知其可樂者多矣……至陶淵明……窮探極討,盡山水之趣,納萬境于胸中,凡林霏穹翠之過乎目,泉聲鳥哢之屬乎耳,風(fēng)云霧雨,縱橫合散于沖融杳靄之間,而有感于吾心者,皆取之以為詩酒之用。蓋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雖宇宙之大,終古之遠,其間治亂興廢,是非得失,變幻萬方,曰陳于前者,不足以累吾之真?!倍鞔暮握恐凇短枕f合集序》中則說得更為簡明:“晉處士植節(jié)于板蕩之秋,游心于名利之外,其詩沖夷清曠,不染塵俗,無為而為,故語皆實際?!?/p>
這種評價自然有失于片面。實際上,陶淵明在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實在是堪稱第一位田園詩人。他以沖淡灑脫的筆觸,為讀者繪制了一幅幅優(yōu)美靜謐的田園風(fēng)光圖畫,東籬南山、青松奇園、秋菊佳色、日夕飛鳥、犬吠深巷、雞鳴樹巔,再伴以主人公那隔絕塵世、耽于詩酒的情愫,它所構(gòu)筑成的藝術(shù)境界十分高遠幽邃、空靈安謐。不過,細心的讀者也會從中時時體察到陶淵明在詩中所流露的那種不得已才退居田園、飲酒賦詩,而實際卻正未忘懷現(xiàn)實、滿腹憂憤的心情。
他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是詩人用田園風(fēng)光和懷古遐想所編織成的一幅圖畫。詩分兩首,表現(xiàn)則是同一題材和思想旨趣。第一首以“在昔聞南畝”起句,敘述了勞動經(jīng)過。描繪了自然界的美景,緬懷古圣先賢,贊頌他們躬耕田畝、潔身自守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但是,作者卻意猶未盡,緊接著便以第二首的先師遺訓(xùn)“憂道不憂貧”之不易實踐,夾敘了田間勞動的歡娛,聯(lián)想到古代隱士長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憂道之人的難得,最后以掩門長吟“聊作隴畝民”作結(jié)。這兩首詩猶如一闋長調(diào)詞的上下片,內(nèi)容既緊相聯(lián)系,表現(xiàn)上又反復(fù)吟詠,回環(huán)跌宕,言深意遠??烧自娪趾椭C一致,平淡自然,不假雕飾,真所謂渾然天成。仿佛詩人站在讀者的面前,敞開自己的心扉,既不假思慮,又不擇言詞,只是娓娓地將其所作、所感、所想,毫無保留地加以傾吐。這詩,不是作出來的,也不是吟出來的,而是從詩人肺腑中流瀉出來的。明人許學(xué)夷在《詩源辯體》中,一則說:“靖節(jié)詩句法天成而語意透徹,有似《孟子》一書。謂孟子全無意為文,不可;謂孟子為文,琢之使無痕跡,又豈足以知圣賢哉!以此論靖節(jié),尤易曉也?!痹賱t說:“靖節(jié)詩直寫己懷,自然成文?!比齽t說:“靖節(jié)詩不可及者,有一等直寫己懷,不事雕飾,故其語圓而氣足;有一等見得道理精明,世事透徹,故其語簡而意盡。”這些,都道出了陶詩的獨特的風(fēng)格和高度的藝術(shù)成就。
沖淡自然是一種文學(xué)風(fēng)格,這是一種特殊的文學(xué)藝術(shù)境界。在這里,我融于物,全忘我乃至無我;在這里,神與景接,神游于物而又神隨景遷。它的極至是悠遠寧謐、一派天籟。就這樣,陶淵明的“鳥哢歡新節(jié),泠風(fēng)送余善”,“平疇交遠風(fēng),良苗亦懷新”,就成了千古不衰的絕唱。是的,不加雕飾卻又勝于雕飾,這是一種藝術(shù)的辯證法。不過,這中間確也有詩人的艱苦的藝術(shù)勞動在,那是一個棄絕雕飾,返樸歸真的藝術(shù)追求過程,沒有一番扎實的苦功是難以達到這種藝術(shù)創(chuàng)作境界的。
這首詩寫田野的美景和親身耕耘的喜悅,也還由此抒發(fā)作者的緬懷。其遙想和贊美的是貧而好學(xué)、不事稼穡的顏回和安貧樂道的孔子,尤其是欽羨古代“耦而耕”的隱士荷蓧翁和長沮、桀溺。雖然,作者也表明顏回和孔子不可效法,偏重于向荷蓧翁和長沮、桀溺學(xué)習(xí),似乎是樂于隱居田園的。不過,字里行間仍透露著對世道的關(guān)心和對清平盛世的向往。如果再注意一下此詩的寫作時代,這一層思想的矛盾也就看得更清晰了。據(jù)《栗里譜》記載:“有《始春懷古田舍》詩,當(dāng)時自江陵歸柴桑,復(fù)適京都宅,憂居家,思湓城,故有《懷古田舍》也?!鼻迦朔綎|樹在《昭昧詹言》卷四中指出:“是年公卅九歲。猶為鎮(zhèn)軍參軍,故曰懷也。每首中間,正寫田舍數(shù)語,末交代出古之兩人,而以己懷緯其事,惟未得歸,故作羨慕詠嘆,所謂懷也?!痹趯戇@首詩后的兩年,作者還去做過八十多天的彭澤令,正是在這時,他才終于對那個黑暗污濁的社會徹底喪失了信心,并表示了最后的決絕,滿懷憤懣地“自免去職”、歸隱田園了。這是陶淵明式的抗?fàn)帲∪绻簧钊塍w會這一點,而過多地苛責(zé)于他的逸隱,那就不但是輕易地否定了陶淵明的大半,而且去真實情況也不啻萬里了。該詩通過對田問勞動的歡樂進行描繪,反映出“憂道不憂貧”的志向難以實現(xiàn),表達了決心效仿前賢,隱居避世,躬耕自給的決心。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北渡桑干冰欲結(jié),心畏穹廬三尺雪。南渡桑干風(fēng)始和,冰開易水應(yīng)生波。穹廬雪落我未到,到時堅白如磐陀。會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羊修乳粥差便人,風(fēng)隧沙場不宜客。相攜走馬渡桑干,旌旆一返無由還。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話白溝一惆悵。
- 古風(fēng)敬餞吉州梁史君南方儒先囿三山,山中豹蔚推拍鸞。手拏枝桂下廣寒,身作德星南斗間。治行第一聞九關(guān),再分魚書朱兩幡。豐湖夜敲坡老門,螺浦曉酌六一泉。露冕暮月惠化傅,清原改色白鷺妍。白叟鼓腹黃童顛,麴生打開禁酒國。云子湊集移粟船,向來醉人號一瑞。如今醉人橫路眠,滿城米賤酒更賤。盡道人皆有一天,如何癖愛香火緣。三章叫閽覓散仙,定知不晚當(dāng)賜環(huán),金貂玉佩香案前。
- 侍宴桃花園詠桃花應(yīng)制桃花灼灼有光輝,無數(shù)成蹊點更飛。為見芳林含笑待,遂同溫樹不言歸。
- 梅妃簫能妻弄玉,琴可挑文君。吹徹寧哥笛,梅妃未必聞。
- 楊嗣勛惠茯苓道是青神谷,元通白帝崖。有松如壯士,其魄化嬰兒。云濕侵鴉嘴,天寒翦兔絲。堯初香摘髓,秦后雪凝脂。穴動龍蛇窘,山空鳥獸悲。惟將千歲力,白了一生奇。
- 曉醒追思夜來句四首孤夢歸從偃月城,清寒入骨倚危亭。雪花散作楊花片,酒色酤來竹葉青。
- 覽古四十二首 其十六武丁夢良弼,審象極冥搜。光武思故人,物色在羊裘。彭城有處士,君恩賁林丘。股肱不為用,顏色徒相求。
- 黃子羽山長為不及同山行次余東發(fā)別余韻見寄憶昨追隨太史游,欠招吟腳共評秋。自憐蒲柳難禁老,君向桑榆盡可收。人物多從危世見,山林盍有好詩留。和篇忽轉(zhuǎn)云南去,便當(dāng)同行云上頭。
- 和許尉小洞庭韻古縣周遭臨水涯,中有勝地藏幽奇。向來墨綬不領(lǐng)略,付與漁樵輕棄遺。我乘蒼螭上其頂,憑高小筑誅茅茨。未能隱去學(xué)魯山,且可尋幽如退之。炊煙百堵共一市,民氣稍稍春臺熙。至尊豈為繭絲計,老令恨無桃李蹊。解衣一浣三年緇,微風(fēng)碾碎青琉璃。魚龍悲嘯吹白浪,煙靄吐吞蒙翠微。湖中一點小君山,誰琢瑤琨圓中規(guī)。朱弦一曲舞馮夷,凌風(fēng)駕我雙鳧飛。遠喚古仙笙鶴來,月寒共醉玉東西。天高可逐霞佩去,兒女牽衣吾未宜。一官傴僂百僚底,蒼髯欲雪將何為。徘徊在此為五斗,時亦諷誦淵明詞。茲亭信美非我有,夢繞故園還欲歸。
- 雙黃鵠歌送別(時為節(jié)度判官,在涼州作)天路來兮雙黃鵠,云上飛兮水上宿,撫翼和鳴整羽族。不得已,忽分飛,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臨水送將歸。悲笳嘹唳垂舞衣,賓欲散兮復(fù)相依。幾往返兮極浦,尚裴回兮落暉。岸上火兮相迎,將夜入兮邊城。鞍馬歸兮佳人散,悵離憂兮獨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