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昨天我進城去賣絲,回來時淚水濕透了手巾。
為什么這么傷心?我看到了渾身穿綾羅、著綢緞的富人,他們竟沒有一個是養(yǎng)蠶的人。
注釋
蠶婦:養(yǎng)蠶的婦女。蠶,一種昆蟲,吐出的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主要用來紡織綢緞。
市:做買賣或買賣貨物地方。這里是指賣出蠶絲。
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來擦抹的小塊布。
遍身:全身上下。羅綺:絲織品的統(tǒng)稱。羅,素淡顏色或者質地較稀的絲織品。綺,有花紋或者圖案的絲織品。在詩中,指絲綢做的衣服。
蠶婦問答
問:《蠶婦》的作者是誰?
答:蠶婦的作者是張俞
問:蠶婦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蠶婦是宋代的作品
問:蠶婦是什么體裁?
答:五絕
問: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出自 宋代張俞的《蠶婦》
問: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的下一句是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問:出自張俞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俞名句大全
蠶婦賞析
詩首兩句寫蠶婦的傷感。婦人昨天進城里去賣絲,回來的時候卻是痛哭流淚?!皽I滿巾”可以看出蠶婦感情刺激之深。詩人用樸素的語言無聲地揭示了社會的極端不公。通過對一個蠶婦經(jīng)歷與感受的敘寫,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處境的深刻同情。詩中不著一字議論,卻無聲地控訴了以養(yǎng)蠶為生、深居僻鄉(xiāng)的勞動婦女這一形象。蠶婦初次進城,竟發(fā)現(xiàn)了自己貧困終生的根源,難怪她要悲傷,要痛哭流淚了。那位蠶婦的神態(tài)、見聞、感受都寫得繪聲繪色、有血有肉,就以這么一個生活細節(jié),來深刻揭露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構思巧妙,顯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后兩句揭示蠶婦是因為有感于獲而不勞、勞而不獲的不合理社會現(xiàn)實而傷感。蠶婦之所以會痛哭流淚,是因為她看到,城里身穿絲綢服裝的人,都是有權有勢的富人。像她一樣的勞動人民,即使養(yǎng)一輩子蠶,也是沒有能力穿上美麗的絲綢衣服的。詩人用明顯對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會階級對立的現(xiàn)實,揭露統(tǒng)治者不勞而獲的不合理現(xiàn)實,極有說服力。
這是一首言簡意賅的諷喻詩,詩人借養(yǎng)蠶婦女的所見所感,把養(yǎng)蠶人衣不蔽體,不養(yǎng)蠶人卻穿著滿身綢緞加以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遭到剝削掠奪的不合理現(xiàn)象。詩中反映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悲苦,表達了詩人對養(yǎng)蠶農(nóng)婦的同情,對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的憤恨,以及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控訴和鞭撻。
- 善泉池影浸龍樓徹鳳城,昭明有意在澄清。穿時深欲狀溟渤,樂府當歌重潤聲。
- 秋熱自惜秋捐扇,今來意未衰。殷勤付柔握,淅瀝待清吹。午氣朱崖近,宵聲白羽隨。總如南國候,無復婕妤悲。
- 雨過巖寺鎮(zhèn)凍濘滑如油,前驅雨未休。轉添行路惡,始覺別家愁。早市漁翁聚,靈祠岳鬼幽。憩鞍寓吾目,有句亦堪搜。
- 社雨時節(jié)從來好雨知,今朝社日頓霏微。落花只得春風舞,濕卻殘香不得飛。
- 雙林院雙林高寺秀峰環(huán),我欲題為小徑山。炎月一游神骨爽,天風相送出楹關。
- 六月六月重衾更著綿,陰寒渾似暮秋天。我生半百何曾見?記是康熙丙午年。
- 句繞階流??,來砌樹陰陰。(任江淮尉題廳,《語林》)
- 停云 其一靄靄停云,時雨[氵蒙][氵蒙]。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 廣平堂撤茅易瓦利無窮,盍種甘棠比召公。大手斷碑何處覓,典型猶見此堂中。
- 歲晚泊姑蘇用呂居仁舍人韻二首寄孟信安斷岸留孤棹,層臺聳近城。雁傳他邑信,鷗背去年盟。歲片雪多思,一枝梅有情。何人在樓上,吹笛暮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