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全唐詩:卷747-77
秋夕書事寄友人問答
問:《秋夕書事寄友人》的作者是誰?
答:秋夕書事寄友人的作者是李中
問:秋夕書事寄友人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秋夕書事寄友人是唐代的作品
問:秋夕書事寄友人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信斷關(guān)河遠,相思秋夜深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信斷關(guān)河遠,相思秋夜深 出自 唐代李中的《秋夕書事寄友人》
問:信斷關(guān)河遠,相思秋夜深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信斷關(guān)河遠,相思秋夜深 的下一句是 砌蛩聲咽咽,檐月影沈沈。
問:出自李中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中名句大全
- 答余叔良和韻東舍延朝爽,西林媚夕曛。有生同擾擾,何路出紛紛。暖日鹓鸞伴,空山鳥獸群。本來同一致,休笑眾人醺。
-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標簽:生活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正夏長風(fēng)急,林室頓燒燔,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果菜始復(fù)生,驚鳥尚未還。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偘l(fā)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閑,貞剛自有質(zhì),乃石乃非堅。仰想東戶時,馀糧宿中田,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
- 日喻標簽:哲理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唬骸叭罩疇钊玢~盤?!笨蹣劧闷渎?,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睊袪T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為日也。日之與鐘、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道之難見也甚于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于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dǎo),亦無以過于槃與燭也。自盤而之鐘,自燭而之龠,轉(zhuǎn)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皆求道之過也?! ∪粍t道卒不可求歟?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焙沃^致?孫武曰:“善戰(zhàn)者致人,不致于人?!弊酉脑唬骸鞍俟ぞ铀?,以成其事,君子學(xué)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為致也歟?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沒矣。夫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于沒人,而求其所以浮沒矣,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xué)而務(wù)求道,皆北方之學(xué)沒者也?! ∥粽咭月暵扇∈?,士雜學(xué)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經(jīng)術(shù)取士,士求道而不務(wù)學(xué)。渤海吳君彥律,有志于學(xué)者也,方求舉于禮部,作《日喻》以告之。
- 論交德操龐公林下時,入門豈復(fù)知客主。夷吾鮑叔貧賤間,分財亦不辭多取。相傾頓使形跡空,素定已各肝膽許。世間未信亦論交,得失秋毫有乖忤。
- 和董端明大野漁父圖玉樹瓊田瑩骨清,短篷飄灑動吟情。針換酒,樂升平。聞道群王日圣明。
- 萬山潭作標簽:山水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 好事近(資中道上無雙堠感懷作)別夢記春前,春盡苦無歸日。想見鵲聲庭院,誤幾回消息。萬重離恨萬重山,無處說思憶。只有路傍雙堠,也隨人孤只。
- 戴少美挽詞一聲哀管水邊聞,忽憶秋風(fēng)留月軒。洛下書生來問字,襄陽耆舊亦過門。游梁無限通宵話,訪戴如今何處村??v使鸞封到幽垅,白云荒草不堪論。
- 賦得芙蓉出水的皪舒芳艷,紅姿映綠蘋。搖風(fēng)開細浪,出沼媚清晨。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襲人。獨披千葉淺,不競百花春。魚戲參差動,龜游次第新。涉江如可采,從此免迷津。
- 滿江紅(浣花因賦)錦里先生,草堂筑、浣花溪上。料飽看、階前雀食,籬邊漁網(wǎng)??琦]騎鯨歸去后,橋西潭北留佳賞。況依然、一曲抱村流,江痕漲。魚龍戲,相浩蕩。禽鳥樂,增舒暢。更綺羅十里,棹歌來往。上坐英賢今李郭,邦人應(yīng)作仙舟想。但□呼、落日未西時,船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