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涇溪里面礁石很險浪很急,人們路過的時候都非常小恰,所以終年都不會聽到有人不小恰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石水流緩慢沒有礁石的地方,卻常常聽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注釋
涇(jīng)溪:一作涇川,又名賞溪。石今安徽涇縣。源出旌德縣南,北流至涇縣西入青弋江。李白《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有“欲往涇溪不辭遠,龍門蹙波虎眼轉”?!秳e山僧》有“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另有《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恰警惕。
終歲:整年。
傾覆:翻船沉沒。下文的“沉淪”義同。
平流:平穩(wěn)的水中。平,這里指溪水不掀波。
處:地方。
聞:說,聽說。
涇溪問答
問:《涇溪》的作者是誰?
答:涇溪的作者是杜荀鶴
問:涇溪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涇溪是唐代的作品
問:涇溪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出自 唐代杜荀鶴的《涇溪》
問: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的下一句是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
問:出自杜荀鶴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荀鶴名句大全
涇溪賞析
詩寫得曲折,理析得透徹。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辨證。 南宋詩人姜夔在總結前人詩歌創(chuàng)作經驗時,用四個高妙來說明優(yōu)秀作品:“(1)礙而實通曰理高妙;(2)事出意外曰意高妙;(3)寫出幽微,如深潭見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剝落文彩,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杜荀鶴的《涇溪》詩正是理高妙的杰作。從表面看,詩的事理是礙而不通的。因為行舟水上,遇險不傾,平流卻覆,似乎不合常理。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就會發(fā)現在這不通的現象中,潛藏著大通的本質。因為舟是人駕的,舟的載沉,不取決于路的平險,而決定于人的狀況。溪險石危時,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無石處,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這,正是杜荀鶴《涇溪》詩析理的高妙之處。
推而廣之,杜荀鶴在這里絕不僅僅說明行船的道理,他也在比擬人事的成敗。歐陽修在《梅圣俞墓志銘》中說:“詩窮而后工”,司馬遷在《太史公自敘》中列舉了文王、孔子、左丘明、屈原、韓非五人遭遇困厄,發(fā)憤著書,終成大器的故事。其中的道理,與《涇溪》詩是完全一致的?!段宕贰ち婀賯餍颉分杏幸痪涿裕骸吧趹n患,亡于安樂。”句中的“憂患”正如涇溪的“險”;句中的“安樂”正如涇溪的“平”;句中的“興”、“亡”正如涇溪的“不聞傾覆”與“沉淪”——水性與人性在此又一次嚴密吻合。 究其載沉原因,比擬人事成敗,有以下四個方面:
?。?)懈怠?!秴窃酱呵铩份d:吳王夫差興于憂患之時,勵精圖治,打敗了越王勾踐。后來,昧于安樂,怠于治國,最終被越所滅。這個故事正好反映了兢慎則成,懈怠則敗的教訓。韓國著名圍棋國手曹熏鉉對其天才弟子李昌鎬進行評價時斷言:最容易毀掉弟子前程的是自我管理失敗(即盛名之下的懈?。?。結果,李昌鎬事事兢慎,如日方中。倒是李昌鎬的對手,怠于人事的聶衛(wèi)平棋圣毀掉了自己的大好河山。這,又是涇溪詩意的精確注解。
?。?)麻痹。眾所周知,危險的局面使人警惕,平順的局面促人大意。而失敗的毒素,往往存在于大意之中。陳壽《三國志》記載:蜀漢大將關羽統(tǒng)兵伐魏,圍困樊城,水淹七軍,兵鋒所指,無不望風披靡。于是,關羽驕傲起來,放松了對其后路東吳的戒備。結果,吳將呂蒙襲奪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這說明了大意與麻痹的危害。需知世上無順事,事順則藏險。如果居安不慮危,當然是取敗之道。明乎此,也就能洞悉太平洋戰(zhàn)爭中,美國珍珠港內不可一世的太平洋艦隊覆滅的奧秘了。
(3)固步自封。有一位老人說過:“如果和平與繁使人不思進取,固步自封,那么,真正的危險就在其中孕育。”甲午戰(zhàn)爭,泱泱中華大國竟然被彈丸的日本擊敗。原因很簡單,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國力蒸蒸日上;中華自恃地大物博,完全無所作為。兩相比較,勝負的天平自然傾斜。同理,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擋不住精勇驃悍的納粹雄兵;萬里長城巨大屏障,擋不住北方草原的強大鐵騎;中原漢人的太平夢想,常常被游牧民族攪得滿目瘡痍。安于現狀、固步自封的危險,于此可見。
?。?)分裂。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這樣的故事:曹操打敗了袁紹的主力,袁紹病死了。他的兒子和女婿精誠團結,退據北方。曹操急攻不下,便采用了謀士郭嘉的建議,引兵撤退。危險暫時消失了,曾經并肩戰(zhàn)斗的袁家子弟們開始了爭權奪利。他們自相殘殺起來,結果是兩敗俱傷。曹軍順勢北進,徹底消滅了袁家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祖國北方。這個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安樂對人性的毒化作用。危險消失了,人心也就散了,曾經有過的齊心協(xié)力、共度時艱的局面不復存在。試想同舟不共濟,南轅卻北轍,能不遭受滅頂之災嗎?
以上四點當然不是問題的全部。但是,已經具有觸目驚心的巨大震撼力。在杜荀鶴《涇溪》詩中,過往船只的傾覆出于何種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絕對和平流中的舟人失去兢慎有關。萬事成功都得緣于進取,大凡失敗莫不是墮志。水如此,人如此;古如此,今如此。誰也不能例外。
今天,我們的國家漸漸強盛,國民的生活漸漸富足,憂患的日子漸漸遠去。但是,歌舞升平的表象里下面,卻洶涌著極其險惡的暗流。東有美日,北有強俄,內有臺島,政經隱憂……當此希望與憂患并生的時刻,我們重讀《涇溪》詩,其現實的意義不容低估。它能使我們洞察和平背后潛藏的危險,重溫“興于憂患,亡于安樂?!钡墓庞?,理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钡牡览?,凝聚民族復興的偉岸張力。幫助我們尋找正視挑戰(zhàn),長治久安的治國良策。
這,正是水性與人性的實質,也是杜荀鶴《涇溪》詩的真正價值。寓含的哲理:告誡人們要居安思危,處盈慮虧,枕戈待旦。
- 悶書二首客里因循斷送春,況逢天氣半晴陰。生來百事少如意,老去千般都上心。長鋏空彈馮氏劍,良材還斲蔡翁琴。愁懷正此無分付,多謝黃鸝送好音。
- 南鄉(xiāng)子(題南劍州妓館)生怕倚闌干。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遠。應是躡飛鸞。月下時時整佩環(huán)。月又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
- 寄端書記青猿長短聲,獨自倚廊柱。三際俱不來,一片冷泉水。非唯無眾生,無佛亦無己。短句與長吟,遣興適意耳。半夜落霜華,日輪正卓午。寥寥天地間,只有寒山子。
- 題畫九首松間草閣依巖開,閣下幽花繞露臺。誰叩荊扉驚鶴夢,月明千里故人來。
- 送顏平原天子念黎庶,詔書換諸侯。仙郎授剖符,華省輟分憂。置酒會前殿,賜錢若山丘。天章降三光,圣澤該九州。吾兄鎮(zhèn)河朔,拜命宣皇猷。駟馬辭國門,一星東北流。夏云照銀印,暑雨隨行輈。赤筆仍在篋,爐香惹衣裘。此地鄰東溟,孤城吊滄洲。海風掣金戟,導吏呼鳴騶。郊原北連燕,剽劫風未休。魚鹽隘里巷,桑柘盈田疇。為郡豈淹旬,政成應未秋。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馴鷗。蒼生已望君,黃霸寧久留。
- 括水調歌廬山幾千仞,屹立并長江。楊瀾左里,洪濤巨浪日春撞。風止雪消冰凈,相與泊舟登岸,攀磴望空■。巖壑響松檜,巨石激流淙。事幽尋,遺世俗,絕紛CB31。幽花野草香滿,時有鶴飛雙。羨子買田筑室,欲使浮嵐暖翠,坐臥對軒窗。我欲為君說,安得筆如杠。東坡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B927流光。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馀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朗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我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暇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我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胡使南杰鱗鱗多送北,北兵林林長備胡。胡使一來大梁下,塞頭彎弓士如無。折沖素恃將與相,大策合副艱難須。還來里閭索窮下,斗食尺衣皆北輸。中原相觀嘆失色,胡騎日肥妖氣粗。九州四海盡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 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二首春來六十日,笑口幾回開。會作堂堂去,何妨得得來。倦游行老矣,舊隱賦歸哉。東望峨眉小,盧山翠作堆。
- 次韻子文沖雨迓使者,道聞子規(guī)夢魂翾蜨翅,鼻息吼鼉鼓。喚起治曉裝,馬嘶童仆語。汨泥溷鳧騖,慚愧黃鵠舉。猥吟陬隅池,浪廢桔槔圃。啼鵑撩客心,鉤引著何許。請歌蘇仙詞,歸耕一犁雨。
- 端午詞東宮閣百藥初收味最良,玉函仍啟太清方。扇裁葵葉風頻度,漏轉金胥日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