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青原山常不輕問答
問:《寄青原山常不輕》的作者是誰?
答:寄青原山常不輕的作者是趙蕃
問:寄青原山常不輕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寄青原山常不輕是宋代的作品
問:吾舅每談方外友,吃吃醉吟長在口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吾舅每談方外友,吃吃醉吟長在口 出自 宋代趙蕃的《寄青原山常不輕》
問:吾舅每談方外友,吃吃醉吟長在口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吾舅每談方外友,吃吃醉吟長在口 的下一句是 李侯佳句往往有,示我不輕詩數(shù)首。
問:出自趙蕃的名句有哪些?
答:趙蕃名句大全
- 意難忘輒愛嘆不能已,因賦此以贈。余謂有善歌而無善聽,雖抑揚高下,聲字相宣,傾耳者指不多屈。曾不若春蚓秋蛩,爭聲響于月籬煙砌間,絕無僅有。余深感于斯,為之賞音,豈亦善聽者耶。風月吳娃。柳陰中認得,第二香車。春深妝減艷,波轉(zhuǎn)影流花。鶯語滑,透紋紗。有低唱人夸。怕誤卻,周郎醉眼,倚扇佯遮。底須拍碎紅牙。聽曲終奏雅,可是堪嗟。無人知此意,明月又誰家。塵滾滾,老年華。付情在琵琶。更嘆我,黃蘆苦竹,萬里天涯。
- 偈頌九十三首云居九月半,月向掌中圓。覓之亡影象,用之亡正偏。
- 晁錯論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茍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無故而發(fā)大難之端;吾發(fā)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辭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責,則天下之禍,必集於我。 昔者晁錯盡忠為漢,謀弱山東之諸侯,山東諸侯并起,以誅錯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錯為之說。天下悲錯之以忠而受禍,不知錯有以取之也?! 」胖⒋笫抡?,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沖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國之強,而驟削之,其為變,豈足怪哉?錯不於此時捐其身,為天下當大難之沖,而制吳楚之命,乃為自全之計,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且夫發(fā)七國之難者,誰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將之至危,與居守至安;己為難首,擇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義士所以憤怨而不平者也?! ‘敶酥畷r,雖無袁盎,錯亦未免於禍。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將。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難之矣,而重違其議。是以袁盎之說,得行於其間。使吳楚反,錯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礪,東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則天子將恃之以為無恐,雖有百盎,可得而間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wù)為自全之計。使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無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
- 壽陽山平原翠削萬瓊魂,頓轡塵沙眼暫開。文網(wǎng)牽人寧底急,未妨特特看山來。
-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正不立玄,偏無所附。三十年異類中行,末后句月圓古渡。夜船撥轉(zhuǎn)琉璃殿,白鳥飛宿無影樹。
- 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蒲萄標簽:詠物新莖未遍半猶枯,高架支離倒復(fù)扶。若欲滿盤堆馬乳,莫辭添竹引龍須。
- 題尉廨壁屈指未逾月,沿封十往還。路危頻駐馬,力倦怯登山。親老難辭祿,時平懶養(yǎng)閑。自憐清苦節(jié),誰與達天顏。
- 冷泉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是在山時。
- 題參鸞閣群山帶雨陰云重,滄海連天水氣昏。遙想真人乘鐵舸,往來三島鬼神奔。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本無今有,覺空幻受。真相儼然兮威音之前,妙觸出礙兮影響之后。功極而轉(zhuǎn)身,說禪而借口。把住也洞水逆流,放行也曹山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