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頭 題岳鄂王廟
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
憶故將軍,淚如傾。
說當(dāng)年事,知恨苦:不奉詔,偽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鑒臨,一片心。
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開明。
袞珮冕圭百拜,九泉下、榮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滿地野花春,鹵簿迎神。
翻譯和注釋
譯文
中興趙宋王朝的眾將,誰是萬人敬仰的英雄?只有岳飛。他出生于貧寒人家,精神卻鼓舞著民眾,雖死猶生。他年少時崛起于河朔,曾拉開兩擔(dān)力的硬弓,佩帶三尺龍泉劍。他平定襄陽、江漢,拓開虢州、洛陽一帶的戰(zhàn)場,清洗了洞庭湖的戰(zhàn)亂。北望帝京,狡兔仍在,良犬卻被先烹殺了。路過舊時的戰(zhàn)場,身為荊鄂遺民,長憶已故岳將軍,悲淚如傾。
話說當(dāng)年岳飛蒙難,遺恨悲苦,朝廷指責(zé)他不遵奉詔書,是真是假?臣子有罪,假如陛下圣明,可以親自鑒別考察,岳飛不愿班師回朝完全出于一片赤膽忠心。從來分封諸侯,終究輪不到舊時的奸臣。人世間的黑夜,一旦太陽普照,忽然變得明朗。岳飛終于身著王侯的禮服,接受百姓祭拜,九泉之下也應(yīng)感到榮耀,感激君恩。且看每年的三月,滿地野花的春天,人們祭祀迎神,以尊王侯的大禮,祭祀岳飛英靈。
注釋
六州歌頭:詞牌名,雙調(diào)一百四十三字,上片十九句八平韻八葉韻,下片二十句八平韻十葉韻。
岳鄂王廟:即岳飛廟。岳飛,宋時抗金名將。
萬人英:萬人之中的英豪。
身草莽:指岳飛家境貧寒,曾做過人家的莊客。
氣填膺:謂忠義之氣,填塞胸臆。膺,胸。
年少起河朔:指岳飛年輕時就在中原黃河以北從軍抗金,報(bào)效國家。
弓兩石:指岳飛當(dāng)時臂力過人,能開兩石之弓。古代以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劍三尺:手提三尺寶劍。
定襄漢:指岳飛在高宗紹興初年平定襄陽、漢陽等六郡,為恢復(fù)中原打下基礎(chǔ)。
開虢洛:指紹興十年(1140)岳飛郾城大捷,先后收復(fù)虢州(今河南靈寶)、洛京(今河南洛陽)、東虢(今河南滎陽)一帶大片國土,乘勝進(jìn)軍朱仙鎮(zhèn),離汴京(今開封)只有四十五里。
洗洞庭:指岳飛鎮(zhèn)壓了以楊么為首的聚集在洞庭湖的農(nóng)民起義軍。
望帝京:謂岳飛軍隊(duì)距汴京很近。帝京,即汴京。
狡兔:指北方金國侵略者。
良犬:指岳飛。
營壘:指岳飛軍營。
不奉詔:指秦檜等誣陷岳飛“受詔不救淮西罪”,賜死獄中。詔,皇帝的命令文書。
鑒臨:審查,監(jiān)視。
分茅土:古代皇帝分封諸侯時,用茅草包社壇某方之土授受封者,以示其為某方王侯。
袞(gǔn):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禮服。佩:貴族身上佩帶的玉器。冕: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的禮帽,后專指皇冠。圭:貴族上朝手中所持的玉制禮器。
九泉:指底層最深處,即陰間。
鹵簿:本為帝王駕出時儀仗。漢以后,后妃、太子和大臣出行時皆有。此指每年三月在廟前迎神賽會。
六州歌頭 題岳鄂王廟問答
問:《六州歌頭 題岳鄂王廟》的作者是誰?
答:六州歌頭 題岳鄂王廟的作者是劉過
問:六州歌頭 題岳鄂王廟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六州歌頭 題岳鄂王廟是宋代的作品
問:六州歌頭 題岳鄂王廟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 出自 宋代劉過的《六州歌頭 題岳鄂王廟》
問: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 的下一句是 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
問:出自劉過的名句有哪些?
答:劉過名句大全
六州歌頭 題岳鄂王廟賞析
開篇兩句,作者避直就曲,以問代贊,顯得語氣肯定,氣勢雄邁。意謂:高宗中興時代,只有岳飛堪當(dāng)諸將之杰,萬人之英 。以下四句寫緬懷之思?!吧聿菝?,人雖死 ”,是說岳飛出身寒微,英雄已長逝難追 ?!半m”字關(guān)涉兩句 ,并預(yù)示了下面語意的轉(zhuǎn)折。岳飛雖為草莽之臣,離開人間已六十多年,但“氣填膺 ,尚如生”,英雄已死而英靈不滅,忠憤之氣依然填膺 ,凜凜風(fēng)神猶如生前。接著寫英雄的一生經(jīng)歷。
“ 年少起河朔”,指岳飛年青時就在中原黃河以北從軍抗金,為國驅(qū)馳 ?!肮瓋墒保钙洚?dāng)時膂力過人,能開兩石之弓如西楚霸王之“力拔山兮氣蓋世 ?!睉{著這忠義肝膽 ,一身神力,他手提三尺寶劍(“劍三尺”),縱橫疆場,戰(zhàn)無不勝,功無不克,為國家立下赫赫功績:“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边@三句為了押韻,順序有所顛倒。實(shí)際上,紹興四年(1134),岳飛收復(fù)了襄陽府等六處州郡,第二年就鎮(zhèn)壓了聚集在洞庭湖的楊么農(nóng)民起義軍。此后四年,才先后收復(fù)虢州(今河南靈寶)、洛京(今河南洛陽)、東虢(今河南滎陽)一帶大片失地的。岳飛乘勝進(jìn)軍朱仙鎮(zhèn),大敗金軍主力,離汴京(今開封)只有四十五里,故說“北望帝京”。岳飛正要“ 直搗黃龍府(金人老巢),與諸君痛飲”之際,可朝廷卻令岳飛班師回朝,不僅使英雄“十年之力 ,廢于一旦”,而且在風(fēng)波亭慘遭殺身之禍 。“狡兔”兩句便是對英雄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無限痛惜,更是對權(quán)奸加害無辜忠臣良將的強(qiáng)烈控訴。古人曾以“狡兔死,良犬烹”比喻國君的寡恩少情,然而現(xiàn)在“狡兔依然在”,就“良犬先烹”,豈不更加可憤可恨 !“過舊時營壘”四句,寫人民對岳飛的懷念?!斑^”,指詞人自身的過訪;“舊時營壘”,指岳飛當(dāng)年駐扎過的地方 ?!扒G鄂有遺民 ,憶故將軍,淚如傾 ”,是講荊鄂地區(qū)存活下來的百姓,每當(dāng)憶及岳將軍的忠心為國和無辜冤死,無不淚流如注。
下闋承“良犬先烹”而來。過片兩句,像是正對著英雄的塑像傾訴,撫慰他那悲痛的心靈:說起當(dāng)年將軍功業(yè)毀棄、蒙受奇冤之事,我知道您一定怨恨到了極點(diǎn)。緊接著兩句“偽耶真”的反詰,有力地駁斥了秦檜陷害岳飛所謂“不奉詔”的莫須有的罪名?!俺加凶铩彼木洌菍Ω咦诘奈⑥o:臣子是謀反有罪,還是一片丹心為國,只要您陛下圣明,是完全可以洞察明辨的。言外之意:由于您陛下“ 不圣”,未能辨明真?zhèn)?,而釀成了這千古冤案。其實(shí),宋高宗之所以要?dú)⒌粼里w,一是怕岳飛打敗金以后,迎回在“靖康恥”中被金人擄去的徽 、欽二帝,因?yàn)橐粐荒苡卸?;二是怕岳飛勢力強(qiáng)大后無法控制,造成武漢專權(quán)的局面。所以在迫害岳飛的過程中,高宗是主使,但臣子不能對皇帝直斥,所以用隱微的方式表達(dá)自己的不滿。當(dāng)然,在詞人看來,最令人痛恨的還是權(quán)奸秦檜,所以他寫出了“萬古”三句:千年萬代,分封王侯,怎么也不會輪到昔日奸臣的份上。秦檜死于岳飛被害后十三年,后贈申王,謚忠獻(xiàn);在岳飛封鄂王之后一年多,追奪王爵,改謚謬丑。因此這幾句顯然是對“骨朽人間罵未銷”的秦檜的有力嘲弄,但更主要的恐怕是對當(dāng)時的投降派的嚴(yán)厲警告:奸佞之徒,即使得逞于一時,也終將逃脫不了歷史的審判和選擇,他們絕不會有好下場 !“人世夜”三句,寫冤獄到底得到了昭雪:人世間的沉沉黑夜,終因有了明日朗照,一下子變得明朗起來。這幾句不單頌揚(yáng)了昔日孝宗的平反之舉,同時也頌揚(yáng)了當(dāng)今皇帝寧宗的追封之行 。“袞珮冕圭”三句,是想象泉下英靈有知,也應(yīng)當(dāng)歡欣鼓舞了,他穿著袞服,系著珮玉,戴著冠冕,持著圭璧,在九泉之下叩拜,盛感君王的齊天之恩。結(jié)尾三句寫百姓也因英雄的平反而欣慰和歡躍:每年三月,春光明媚之際,遍地花香之時,人們以隆重的儀仗,在鄂王廟前祭奠英雄的神靈。通篇圍繞憑吊之旨,收尾又遙扣詞題之廟,雖為長調(diào),一氣呵成,氣脈貫通。
- 郭功父得楊次公家金書細(xì)字經(jīng)求予作贊為一□□□,□說妙蓮華。清凈法光明,透徹十二部。我□□□□,□□□曾說。是故秘密藏,藏在微塵中。有大□□□,□□□□卷。字義皆炳然,堂堂而秘密?;蛞贼邸酢酰酢酢酢酢?。以其翰墨切,微細(xì)作佛事。勝眼若千□,□□□□海。說法從心起,復(fù)以心莊嚴(yán)。非小亦非大,□□眾心量。水牛生象牙,墮在諸佛數(shù)。
- 宿溪聲閣望香爐峰偶成二律廬峰三萬丈,鳥道度嶙峋。宿雨留前躅,清風(fēng)絕后塵。誰憐石樓客,同是玉階人。謝屐須乘興,千年草木春。
- 偈頌十七首坐斷主人翁,不落第二見。一念萬年,萬折一念。
- 初二日甲子雨阻風(fēng)自次韻居民汲江水,上下幾千尺。麹糵化為酒,不肯賒一滴。高要墮黃葉,草樹黯無色。詎意阻風(fēng)人,于此費(fèi)永日。篷低首難抬,薪重舟頗側(cè)。醉鄉(xiāng)失樂土,愁城遇堅(jiān)壁。呻吟得新句,欲往題蘚石。岸滑不可登,縱寫復(fù)誰識。故廬百灘西,何事乃東適。兀坐但默然,順走閱健席。豪舉與時會,洶涌浪頭白。及夫氣勢盡,泡滅豈有跡。
- 兩絕句二士相隨風(fēng)滿巾,兩禪同隊(duì)景彌新。但得黃花不牢落,莫嫌驚倒岳州人。
- 皂鏡冊依然一冊巧裝成,故紙為胎越樣輕。四畔黑云都罩盡,中間只有月長明。
- 平韻滿江紅(牡丹)翠袖余寒,早添得、銖衣幾重。保須怪、妍華都謝,更為誰容。銜盡吳花成鹿苑,人間不恨雨和風(fēng)。便一枝、流落到人家,清淚紅。山霧濕,倚熏籠。垂バ葉,鬢酥融。恨宮云一朵,飛過空同。白日長閑青鳥在,楊家花落白蘋中。問故人、忍更負(fù)東風(fēng),尊酒空。
- 次韻章樞密賦吳彩鸞玉篇文簫躡彩鸞,夜半恐不逮。山深忽呼名,驚喜不得退。仙謫無所逃,士貧何可耐。乃以三生緣,遂為二姓配。至人與凡夫,伉儷豈其輩。鬵書以自給,細(xì)字如玉碎。一一存楷法,明珠蔑瑕颣。初如鶼比翼,久若魚同陰。終日了韻編,心畫亡罣礙。人間八百本,終古知敬愛。玉篇尤可珍,何必贈雜佩。倘邀千黃金,雖貧亦當(dāng)貸。摩挲惜見晚,老眼看茫昧。墨妙饒精神,筆勁含姿態(tài)。次第部居中,盤曲法庫內(nèi)。九齡美風(fēng)度,孟博信清裁。書拙無合作,見此增愧慨。尤物難久假,雪窗暫相對。遺蹤雖已邈,真跡儼然在。輒效西子顰,小楷書牘背。
- 病中絕句酒錢自昔從人乞,詩思出門何處無?青篛織蓬菅織席,此生端欲老江湖。
- 虞美人暮云衰草連天遠(yuǎn)。不記離人怨??蓱z無處不關(guān)情。夢斷孤鴻哀怨、兩三聲。恨眉醉眼何時見。夜夜相思遍。梧桐葉落候蛩秋。唯有一江煙雨、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