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原題】:
予去杭十六年而復(fù)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出處老少,粗似樂天,雖才名相遠,而安分寡求,亦庶幾焉。三月六日,來別南北山諸道人,而下天竺惠凈師以丑石贈行,作三絕句
予去杭十六年而復(fù)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問答
問:《予去杭十六年而復(fù)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的作者是誰?
答:予去杭十六年而復(fù)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的作者是蘇軾
問:予去杭十六年而復(fù)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予去杭十六年而復(fù)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是宋代的作品
問: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 出自 宋代蘇軾的《予去杭十六年而復(fù)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
問: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 的下一句是 便從洛社休官去,猶有閑居二十年。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 水龍吟(自遣)煞曾著意斟量過,天下事、無窮盡。貪榮貪富,朝思夕計,空勞方寸。躡足封王,功名蓋世,誰如韓信。更堆金積玉,石崇豪侈,當時望、傾西晉。長樂宮中一嘆,又何須累累懸印。墜樓效死,輕車東市,頭膏血刃。尤物虛名,於身何補,一齊休問。遇當歌臨酒,舒眉展眼,且隨緣分。
- 彈鋏歌我生豈無命,何為使我漂流天南海北陬,日與腐儒小子論詩書,唇干口燥不得休。誰言人生直如矢,蒼蒼反復(fù)曲如鉤。不見城中達官騎大馬,殺人多者居上頭。會須覓取百個錢,日醉洞庭岳陽之酒樓。俯觀波濤千里橫擊,銷我千古萬古之憂愁。
- 書壁故里還初服,明恩今老農(nóng)。方蒙鏡湖賜,又忝渭川封。炊粟猶支日,藏蔬可御冬。霜天病益減,高枕聽鄰鐘。
- 用孫仲益尚書韻二首呈孟信安士仰韓門重,身高謝傅班。文看輝北斗,人望起東山。絳灌庸奴爾,皋夔仍仲間。自天芝檢下,指日袞衣還。片語鳴丹鳳,群爭息左蠻。時雖容下容,勝處一窺斑。
- 梅圣俞詩集序標簽:古文觀止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fēng)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nèi)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蔭補為吏,累舉進士,輒抑于有司,困于州縣,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猶從辟書,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奮見于事業(yè)。其家宛陵,幼習(xí)于詩,自為童子,出語已驚其長老。既長,學(xué)乎六經(jīng)仁義之說,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茍說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詩而已。然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樂于詩而發(fā)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詩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薦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嘗見而嘆曰:“二百年無此作矣!”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宋之功德,薦之清廟,而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偉歟!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乃徒發(fā)于蟲魚物類,羈愁感嘆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詩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謝景初,懼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陽至于吳興以來所作,次為十卷。予嘗嗜圣俞詩,而患不能盡得之,遽喜謝氏之能類次也,輒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師,余既哭而銘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遺稿千余篇,并舊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為一十五卷。嗚呼!吾于圣俞詩論之詳矣,故不復(fù)云。 廬陵歐陽修序。
- 偶題三首鄭興親未葬,張籍眼多昏。何時解印綬,歸去臥山村。
- 梁湖道上東風(fēng)酒旆斜,浦口第三家。谷鳥鳴春樹,江鷗起暮沙。故鄉(xiāng)山漸近,曲岸柳初芽??吐窔w心切,孤帆帶落霞。
- 贈洪誓師老僧真古畫,閑坐語中聽。識病方書圣,諳山草木靈。人來多施藥,愿滿不持經(jīng)。相伴尋溪竹,秋苔襪履青。
- 任蠻奴千里旌旗已渡江,蠻奴苦諫喚蕭郎。卻持官里黃金去,望拜韓擒石子岡。
- 夜抵德清縣偶題溪山奪目壯哉縣,風(fēng)露侵肌老矣身。斷岸橫舟偏得月,小橋曳杖不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