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香籠里燃燒的水沉香的氣息越來越淡薄了。舉目遠望,征塵撲面,去路迢迢。周圍是數(shù)不清的層層山巒,全被碧綠的樹木和野草覆蓋著,路旁山野中長滿了各種各樣不知名的花兒,一朵朵的格外嬌艷動人。
行進在道路上的一行人清晰可見,駿馬蕭蕭嘶鳴,威武雄壯的儀仗隊已經(jīng)過了前面的小紅橋。滿懷的離愁別恨,此時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詩句,于青山綠水之間,一邊吟詩,一邊催馬加鞭地向東陽進發(fā),差點兒沒把馬鞭的碧玉梢頭搖斷。
注釋
東陽:即今浙江東陽縣??疾熳髡咴缒昊掠污欅E,無確切記載來過此地,本事不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征塵:征途上揚起的塵土。
香篝:一種燃香料的籠子。
水沉:即沉香,一種名貴香料。
銷:消退
周遭:周圍。
歷歷:形容物體或景象一個個清晰分明。
蕭蕭:馬長聲鳴叫。
愁邊:苦苦思索。
剩有:盡有。
碧玉梢:指馬鞭用碧玉寶石飾成,比喻馬鞭的華貴。
鷓鴣天·東陽道中問答
問:《鷓鴣天·東陽道中》的作者是誰?
答:鷓鴣天·東陽道中的作者是辛棄疾
問:鷓鴣天·東陽道中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鷓鴣天·東陽道中是宋代的作品
問: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 出自 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東陽道中》
問: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 的下一句是 山無重數(shù)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
問:出自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鷓鴣天·東陽道中賞析
上闋寫景,描繪出一幅有樹有花,色彩鮮明的山野行軍圖?!皳涿嬲鲏m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開篇交代作者已經(jīng)離開臨安向東陽出發(fā)。“撲面征塵”描寫環(huán)境的惡劣,氣候干燥,而且路途遙遙。“香篝”是古代的熏籠,“水沉”即沉香?;\里的香料已快燒完,暗指已經(jīng)行路很久,也說明路途之遙遠。同時,“香篝”一句,即“漸覺香篝水沉銷”的倒裝。這樣的表達,顯示出他對于外出行役的不適應(yīng)感受。接韻目光由自我注意轉(zhuǎn)而向外凝視。在無意識的觀望中。那隔斷自己望眼的重重疊疊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嬌艷山花,都變得愈加觸目。心中難以訴說的惆悵,從對于風(fēng)景的無意識凝視中曲曲透出。上片不直寫離情而離情濃郁可掬。
接下來的兩句,詞人描寫周遭的景象?!吧綗o重數(shù)周遭碧”是仿劉禹錫的“山圍故國周遭在”所作。身邊的山脈層層疊疊地排列。路旁的花兒雖然不是什么高貴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間野花,但是卻盛放得分外妖嬈。一個“碧”字,說明此時行軍人是置身于綠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兒格外嬌艷絢麗。充滿生機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詞人置身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闋描寫生活畫面。“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行人歷歷在目,這里的人指穿著戎裝的戰(zhàn)士們,因為衣著威風(fēng),氣勢雄偉,所以容易辨別出來。士兵們伴隨著一聲聲駿馬的啼叫聲前進著,飄揚的紅旗已經(jīng)越過小紅橋。這三句寫的是隊列前進的情景。不難想見,此時作者是騎馬走在隊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軍的戰(zhàn)士和隊首“旌旗”的方位。與和杜甫的“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過兩者表達的感情則是大不相同。辛棄疾的詞表達他們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對沿途風(fēng)景的欣賞,也有對目的地的暢想,而杜甫的詩則是描繪家人送入伍戰(zhàn)士的場景,顯得很凄涼。
“愁邊剩有相思旬,搖斷吟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首詞一直呈現(xiàn)的是一種歡快的情調(diào),可以感覺出作者很喜歡這次旅程。雖然辛棄疾無時無刻不在憂國憂民,但寫此詞時,正是辛棄疾“春風(fēng)得意”的時候,有機會為國效命,他的心情是輕松愉快的,因此這個“愁”字應(yīng)理解為他尋覓“相思句”構(gòu)思過程中苦惱的“愁”。正因為這樣,他只顧聚精會神地思索,不知不覺中才“搖斷”了馬鞭的“碧玉梢”,這抑或是用力過猛,抑或是打在什么東西上,寫得極傳神,極形象。正因為詞人認(rèn)真思考,所以才一味地搖著鞭子前行,以致“搖斷吟鞭碧玉梢”,這一句也形象表達出詞人此刻輕松愉悅的心情。
全篇風(fēng)格委婉,和作者一貫的風(fēng)格有所不同,但描寫的景物卻是相當(dāng)?shù)厍逍伦匀?,生機盎然。碧綠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 代鄰叟年來七十罷耕桑,就暖支羸強下床。滿眼兒孫身外事,閑梳白發(fā)對殘陽。
- 送薛水部通判并州胸懷磊落逢知己,氣略縱橫負壯心。玉麈生風(fēng)賓滿坐,金鱗照甲士如林。牛羊日暖山田美,雨雪春寒土屋深。自古幽并重豪俠,祗應(yīng)行樂費黃金。
- 奉和隨王殿下詩 十六連漪映余雪。嚴(yán)城限深霧。清寒起洞門。東風(fēng)急池樹。神居望已肅。徘徊舉沖趣。棲歸如遲詠。丘山不可屢。
- 山橋月夜寒聲策策瑯玕碧,香氣浮浮菡萏紅。六月人間苦炎熱,獨搔殘雪月明中。
- 游山門呈知府大卿春風(fēng)到宛陵,太守遇康樂。隱幾坐高齋,清風(fēng)媚林壑。語我諸峰巒,道人古棲吒。幽潛遠江漢,秀聳類衡霍。一日贐我游,大府輟高幕。命車載酒醪,行人飭巾橐。藍輿渡前溪,野飯即高閣。笑著烏紗巾,行背青山郭。嵇呂重契舊,皮陸索酬酢。幽花弄紫翠,鳴琴唱宮角。靈氣浮融融,蒸風(fēng)紛漠漠。晚宿黃渡館,泉聲自伊洛。溪童學(xué)流觴,盤花遞清酌。歸火破昏街,擁衾聞夜柝。詰朝振衣坐,繅車厭啼鹱。東壁有舊詩,三賢據(jù)安作。筆跡即訛謬,塵版復(fù)皴皵。伊人已黃泉,來者誰丹雘。徐徐到山門,青蒼洗昏膜。兩山擘大道,造化自橐簽。綠蒂凌空飛,江云半天落。二巖與四洞,靈仙舊淹泊。丹鳳今不歸,雙門失扃鑰。云髓凝為乳,石柱垂如鐸。峭壁斷行路,薜蘿陰附著。秉燭尋龍?zhí)?,昏冥認(rèn)頭角。欲窺心已驚,暫進足還卻。不探驪珠淵,安得長生藥。又上齊云亭,諸山露崖堮。或涌如波濤,或沸如鼎鑊。幡幢或飛動,塔廟或纓絡(luò)。盛如明堂朝,衣冠勢紛錯。尊者不避卑,強者不凌弱。嚴(yán)如武庫兵,雪霜飾鋒鍔。柔順就赦宥,剛頑即侵掠?;螨R如季孟,或比如媒妁。連如魚綴鉤,猛如獸相搏。橫如斗東西,勇如龍潛躍。欲盡聽眺心,疲羸厭芒憍。野僧又語我,文脊倚寥廓。我思鹿裘人,不憚路磽確。左瞻右已迷,前登后皆邈。攀高猿臂引,入險腰{左纟右豆}縛。辛勤到深幽,祠宮冷蕭索。金丹已無傳,石室儼如昨。咨嗟兩臺高,日月互盤礴。石豹鳴陰崖,鷹龜露金殻。天河瀉云潭,千丈不見濁。眾指佛子堂,神靈重然諾。我坐謝公亭,歸舟阻溪涸。藝蕭陰禱祈,暮雨過山腳。善濟雖未通,神變已可愕。蠢蠢鹿中人,回首重慚怍。屈曲歸杜遷,復(fù)結(jié)三天約。傍楫清溪行,萬象皆洗濯。石苔散青絲,玉筍解新籜。路回灘流淙,灑面散雨雹。魚禽遂天性,浮沉隨飲啄。行行明鏡中,兩岸翠如幄。停橈到妙顯,洞府誰開拓。我知巨靈斧,神妙止一削。狻猊儼守衛(wèi),瓊瑤出追琢。幽蘭香自知,褊茗甘可嚼。老木臥深塢,不肯就工度。蒼石通元精,溫潤抱天璞。古有智琰師,逍遙寄冥寞。四獸雖吾降,一性奚所惡。天子賜詔勤,香象與醍酪。徘徊想遺風(fēng),愚迷仰真覺。又疑無為人,其來非力學(xué)。洞門有磨崖,唐賢盛鐫鑒。姓名今尚存,苔蘚已斑駁。游者來無窮,居者日益數(shù)。人事竟糠秕,塵緣易糟粕。唯有稽亭峰,巍峨不銷鑠。仁智樂山水,小大等拳勺。養(yǎng)心即自然,玩物仍浮薄。我今還海涯,身不掛繒繳。世無丹青人,為我一圖貌。試作山中吟,高情寄鸞鶴。
- 呈陳和叔二首數(shù)椽生草覆莓苔,一徑墻陰斸雪開。王吉囊衣新徙舍,杖藜從此為君來。
- 舍人崔公挽詞二首昭代培英俊,皇天獨不仁。儒林埋鸑鷟,翰苑失麒麟。青史空遺字,黃麻半掩塵。惟余忠藎語,分付義方人。
- 書事我行一何忙,羽檄來星奔。忙行抑何事,列境備戍屯。賊犯連英郴,江右聲已宣。往年縛李金,此邦蓋晏然。而今獨胡為,騷驛窮胡昏。政坐茶賦時,曾窺此邦藩。茶賊異比賊,本皆商販民。忽當(dāng)法令變,州縣復(fù)少恩。求生既無路,冒此圖或存。此賊據(jù)巢穴,其徒?jīng)r是繁。萌芽手可披,不披生惡根。雖云巢穴深,豈離率土濱。彼猶蠭蟻聚,我軍貔虎群。彼積鼠壤余,我粟多腐陳。彼乃寇攘爾,我蓋仁義云。邊庭尚思犁,此又何足言。何當(dāng)快除掃,聽民樂耕耘。我亦得拋官,歸舟趁春渾。胡為故使我,駒局仍鴟蹲。更慮一朝焚,碔砆同玙璠。
- 與黃侍御北津泛舟津無蛟龍患,日夕常安流。本欲避驄馬,何如同鹢舟。豈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莫奏琴中鶴,且隨波上鷗。堤緣九里郭,山面百城樓。自顧躬耕者,才非管樂儔。聞君薦草澤,從此泛滄洲。
- 跋澹庵先生繳張欽夫賜章服答詔二首紫綬當(dāng)時賜兩人,一為乳臭一名臣。老韓不要令同傅,誰會先生此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