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芭蕉并不以絢麗多姿的花朵來展露風流,只在煙雨空濛的時刻撩撥人們的情思。一身綠衣伸展特有的瀟灑風韻,渾身上下透出的是無限清涼。
那一片片開張伸展的碩大綠葉,就象是在我面前鋪開的文箋,要請我在上面題寫生動的詩句呢!唉,別再倚著闌干癡看了,明月已升到中天,寒氣襲人,還是回屋去吧!
菩薩蠻·芭蕉問答
問:《菩薩蠻·芭蕉》的作者是誰?
答:菩薩蠻·芭蕉的作者是張鎡
問:菩薩蠻·芭蕉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菩薩蠻·芭蕉是宋代的作品
問:風流不把花為主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風流不把花為主 出自 宋代張鎡的《菩薩蠻·芭蕉》
問:風流不把花為主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風流不把花為主 的下一句是 多情管定煙和雨。
問:出自張鎡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鎡名句大全
菩薩蠻·芭蕉賞析
詠物詞發(fā)展到南宋已進入成熟期,不僅作品數(shù)量眾多,而且更重視寫作技巧和形式類。與北宋的詠物詞相比較,南宋詠物詞更具有一種幽微細膩的特色,雖然不容易看出其寄托所在,但更富有朦朧美。張鎡的這首詞就能夠?qū)⒆髡邇?nèi)心的情思同作品外化的意象融合無間,使讀者若有所悟又難以名狀。
詞的上片集中刻畫了芭蕉獨特的風姿和品格。起句從芭蕉跟別的花卉草木的對比中寫出它同中有異的特點。在人們眼光中,“風流”、“多情”、“瀟灑”是許多花卉草木所共有的,然而詞人之所以特別欣賞芭蕉,卻是由于它那獨特的清逸絕俗風姿。芭蕉并不以色彩斑斕、絢麗多姿的花朵來顯示它的“風流”,它也不在麗日和風中與群芳爭妍,只有到了煙雨空濛和雨滴拍打的時刻,芭蕉,這才以一身瀟灑的綠衣,顯示出它那特有的風韻和情致,吸引人們觀賞,撩撥人們的情思。一切繁喧熾熱跟芭蕉無緣,它渾身上下透出的是無限清涼。不僅使人想起吳文英的名句“縱芭蕉不雨也颼颼”(《唐多令》),這樣,我們從芭蕉獨具的瀟灑、清涼,依稀感受到詞人的心靈,現(xiàn)出了一個風流、多情、而又瀟灑雅潔的文人形象。
下片順著“綠衣長”、“滿身涼”的擬人化的描寫發(fā)展,逐漸從外形深入到心靈。詞人觀賞芭蕉風情萬種,情為之動;芭蕉得遇知音,也動起感情來了???,那一片片開張伸展的碩大綠葉,就象是在我面前鋪開的文箋,要請我在上面題寫生動的詩句呢!但我又能寫什么呢?這時,明月已升到中天,清輝瀉在芭蕉那略披白粉的綠葉上,好象生出了一層薄薄的寒霜,襲來一陣又一陣寒氣。唉,別再倚著闌干癡看了,還是回屋去吧!“莫憑小闌干,月明生夜寒”兩句,淡淡地透露出詞人在此情此景下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感觸。這種感觸是什么呢?是芭蕉的清高與索句的催迫使他感到自愧弗如、無辭以對?是眼前的清冷促使他想到了趨炎附勢的炎涼世態(tài)?還是“以其境過清”(柳宗元《小石潭記》),“凜乎其不可久留”(蘇軾《后赤壁賦》),而只得消然離去呢?詞人沒有明白說出,卻留下了讓讀者充分聯(lián)想、回味的余地,言有盡而意無窮。
在詩詞中,芭蕉常常同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保ā短碜殖笈珒骸罚┌褌摹⒊類炃榫w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甚至還頗為怨悱。張鎡這首詞的感情抒發(fā)卻相當空靈含蓄。他的哀愁和悲涼并沒有直接傾吐,而是在雨絲煙霧里,在寒夜月色中,朦朧而自然地流露出來。一縷淡淡的哀愁回腸九曲,大有欲吐又吞、欲說還休的況味。
張鎡的這首詞與唐代錢珝的《未展芭蕉》詩(冷燭無煙綠惜干,芳心猶卷怯春寒。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車風暗拆看。),雖然暗示性有所不及,但在總體意境上更富有象征意蘊,表達上也越顯得曲折幽深。
- 上制置侍郎堂堂漢使到天涯,覆芘西南億萬家。禮樂化行真有道,強梁氣懾自無譁。坐觀狼狽奔牛角,敢復(fù)猖狂犯虎牙。措置得宜歸妙算,更歌豐樂慶中華。
- 雨后毿毿柳色綠垂齊,草引青天去自迷。人說春園有尋路,我嗟荒徑正行泥。蝶多平日渾如夢,花好誰家又有蹊。兒女狂嬌隨馬逐,高眠可惜日垂西。
- 寄豫章公三首愧無一縷破雙團,慣下姜鹽枉肺肝。誓酒不應(yīng)忘此老,論詩寧肯乞麤官。
- 姜秘監(jiān)挽詞久聞?wù)冏罨翠牵帋X循良親見之。梓里尚遺前日愛,棠陰還長舊年枝。釣璜方兆非熊卜,曳杖俄興梁木悲。千里佳城空望斷,他時歸哭峴山碑。
- 三峽歌錦繡樓前看賣花,麝香山下摘新茶。長安卿相多憂畏,老向夔州不用嗟。
- 八冬苦雨禱晴幸應(yīng)劉若訥惠詩為賀因次其韻麥田秋過未休工,{左禾右罷}稏如云白雨中。乞得晴明三十日,披襟可詠快哉風。
- 韓知府挽詩二首方美朱輪貴,俄驚丹旐新。鳳毛看二子,鶴發(fā)慰偏親。甲第歸無日,名園跡已陳。風流山下路,楚挽倍傷神。
- 奉和襲美臥疾感春見寄次韻共尋花思極飛騰,疾帶春寒去未能。煙徑水涯多好鳥,竹床蒲椅但高僧。須知日富為神授,只有家貧免盜憎。除卻數(shù)函圖籍外,更將何事結(jié)良朋。
- 汪覃秀才久留山中以詩見寄次其韻季子應(yīng)嗔不下機,棄家來伴碧云師。中秋冷坐無因醉,半月長齋未肯辭。擲簡搖毫無忤色,(汪善書,托寫諸人詩。)投名入社有新詩。飛騰桂籍他年事,莫忘山中采藥時。
- 驀山溪(和徐侍郎木犀)蟾宮仙種,幾日飄鴛甃。密葉繡團欒,似翦出、佳人翠袖。葉間金粟,蔌蔌糝枝頭,黃菊嫩,碧蓮披,獨對秋容瘦。濃香馥郁,庭戶宜熏透。十里遠隨風,又何必、憑闌細嗅。明犀一點,暗里為誰通,秋夜永,月華寒,無寐聽殘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