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
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綠樹環(huán)繞的新豐一帶不時可見黃塵四起,那是前往漁陽的探使返回。
他們謊報軍情,唐玄宗和楊貴妃仍舊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祿山起兵,中原殘破。
全國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驪山上宮殿樓閣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分明。
安祿山拖著肥胖的身體翩翩作胡旋舞,引發(fā)了楊貴妃的笑聲隨風(fēng)飄揚越過層層山峰。
注釋
華清宮:《元和郡縣志》:“華清宮在驪山上,開元十一年初置溫泉宮。天寶六年改為華清宮。又造長生殿,名為集靈臺,以祀神也?!?br />繡成堆:驪山右側(cè)有東繡嶺,左側(cè)有西繡嶺。唐玄宗在嶺上廣種林木花卉,郁郁蔥蔥。
千門:形容山頂宮殿壯麗,門戶眾多。次第:依次。
紅塵:這里指飛揚的塵土。妃子:指楊貴妃。樂史《楊太真外傳》: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新唐書·李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唐國史補》:“楊貴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然方暑而熟,經(jīng)宿則敗,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詩或為寫意之作,意在諷刺玄宗寵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諸史實。在唐代,嶺南荔枝無法運到長安一帶,故自蘇軾即言“此時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嶺南也”(《通鑒唐紀(jì)》注)。而荔枝成熟的季節(jié),玄宗和貴妃必不在驪山。玄宗每年冬十月進駐華清宮,次年春即回長安?!冻淌峡脊啪帯芬啾嫫渲?,近人陳寅恪亦復(fù)考證之。
知是:一作“知道”。
新豐:唐設(shè)新豐縣,在陜西臨潼縣東北,離華清宮不遠。黃埃:馬隊奔馳踏起的塵土。
漁陽探使:《全唐詩》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輔璆琳探祿山反否,璆琳受祿山金,言祿山不反。”
霓裳(nícháng):《霓裳羽衣曲》,當(dāng)時的宮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據(jù)西涼節(jié)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舞曲十二遍親自改編而成的。千峰:指驪山的眾多山峰。
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樂而誤國,導(dǎo)致安史之亂。
萬國:指全國。
倚天:形容驪山宮殿的雄偉壯觀。
云中兩句:《舊唐書·安祿山傳》載:祿山體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卻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風(fēng)。旁邊的宮人拍掌擊節(jié),因為舞得太快,節(jié)拍都亂了。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問答
問:《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的作者是誰?
答: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的作者是杜牧
問: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是唐代的作品
問: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出自 唐代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問: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的下一句是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問:出自杜牧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牧名句大全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賞析
此詩通過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鞭撻了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著以微見著的藝術(shù)效果,精妙絕倫,膾炙人口。
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驪山的景色。詩人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猶如電影攝影師,在觀眾面前先展現(xiàn)一個廣闊深遠的驪山全景:林木蔥蘢,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繡?!袄C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繡嶺、西繡嶺,又是形容驪山的美不勝收,語意雙關(guān)。
接著,場景向前推進,展現(xiàn)出山頂上那座雄偉壯觀的行宮。平日緊閉的宮門忽然一道接著一道緩緩地打開了。接下來,又是兩個特寫鏡頭:宮外,一名專使騎著驛馬風(fēng)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后揚起一團團紅塵;宮內(nèi),妃子嫣然而笑了。幾個鏡頭貌似互不相關(guān),卻都包蘊著詩人精心安排的懸念:“千門”因何而開?“一騎”為何而來?“妃子”又因何而笑?詩人故意不忙說出,直至緊張而神秘的氣氛憋得讀者非想知道不可時,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薄袄笾Α眱勺?,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泵饔诖耍敲辞懊娴膽夷铑D然而釋,那幾個鏡頭便自然而然地聯(lián)成一體了。
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倍拍吝@首詩的藝術(shù)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shù)效果。“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dǎo)致國破身亡。讀到這里時,讀者是很容易聯(lián)想到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盁o人知”三字也發(fā)人深思。其實“荔枝來”并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yīng)。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 和劉后村雜興累疏仇勤奏榻前,憂時急似救頭然。功名常是中年立,忠孝當(dāng)於晚節(jié)全。投祓歸來泉石上,班荊坐向竹梅邊。烏臺無復(fù)詩公案,弄月嘲風(fēng)亦偶然。
- 端午帖子皇帝閣日長珠箔漏聲疏,案上蘇文恣卷舒。時有佳篇符睿思,便將團扇作行書。
- 菩薩蠻·芭蕉風(fēng)流不把花為主。多情管定煙和雨。瀟灑綠衣長。滿身無限涼。文箋舒卷處。似索題詩句。莫憑小闌干。月明生夜寒。
- 次韻蘇教授飯鄭教授五首三生杜牧垂綸手,渠自長安障日頭。我意從來端易敗,分司御史莫來休。
- 贈王先生太一真人隱翠霞,早年曾降蔡經(jīng)家。羽衣使者峭于鶴,鳥爪侍娘飄若花。九鼎欄桿窺馬齒,三山窕窈步云涯。時因弟子偷靈藥,散落人間駐物華。
- 寄經(jīng)父兄我出亂山來,兄入亂山去。出山何必佳,匹馬紅塵路。入山勿辭勤,崎嶇與天鄰。天門西北去,石眼行車輪。落盡江南柳,寒榆應(yīng)知在。去去何時歸。天涯可寄衣。霜高鴻雁還,無使信音稀。
- 題烏江丘氏昆仲歲寒亭新甫移根遠,蒼然對兩翁。閉門三尺雪,仰枕一亭風(fēng)。東郭顏何厚,西來意莫窮。未應(yīng)輸狹小,釀酒待春叢。
- 洛陽河亭奉酬留守郡公追送(一作李益詩)離亭餞落暉,臘酒減征衣。歲晚煙霞重,川寒云樹微。戎裝千里至,舊路十年歸。還似汀洲雁,相逢又背飛。
- 點絳唇(再和送錢公永)莫唱陽關(guān),風(fēng)流公子方終宴。秦山禹甸。縹緲真奇觀。北望平原,落日山銜半。孤帆遠。我歌君亂。一送西飛雁。
- 問景遜借梅圣俞詩卷前日讀子詩,快我煩病軀。若坐大暑中,瓊杯飲琳腴。辭嚴意清絕,敢謂人所無。子乃不自高,尚爾尊圣俞。為我誦佳句,實亦郊島徒。遂云有家藏,兩軸如椽粗。我方嗜此學(xué),常恨失所趨。愿子少假之,使之識夷途。
- 10冷酷的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