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方回《秋晚雜書三十首》:
去年歸我廬,移菊于鄰家。
今年灌我畦,百本余秋華。
閱時十二朔,暄涼更韭瓜。
逋債之所叢,詆詬紛交加。
燃頭復割腸,笑口仍呀呀。
低價棄薄產(chǎn),未辦充饞拿。
憂端如箭來,惟有醉可遮。
買酒賣書籍,匹如死天涯。
注釋參考
閱時
經(jīng)歷時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閲時取證,則五言久矣?!?詹鍈 義證:“‘閲’,經(jīng)歷?!嚂r取證’,從歷史的發(fā)展上來證明?!?明 李贄 《<西征奏議>后語》:“嗣后警報愈急,閲時愈久, 客生 不得已乃復疏而上之。”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裴骃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p>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吨芏Y·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薄稘h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注:“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p>
(3).形容數(shù)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氣出表里?!眳⒁姟笆帧!?/p>
暄涼
(1).暖和與寒冷。 唐 韋應物 《端居感懷》詩:“暄涼同寡趣,朗晦俱無理。” 宋 范仲淹 《依韻答提刑張博覺新醞》:“暄涼體四時,日月周數(shù)旬?!?明 劉基 《秋夜聽冷協(xié)律彈琴分韻得夜字》:“斯須變暄涼,要妙奪造化。”
(2).猶寒暄。謂談天氣及飲食起居之類的應酬話?!赌鲜贰の髂弦膫鳌ぬ祗缅扰鑷罚骸?會稽 孔覬 嘗詣之,遇賓客填咽,暄涼而已?!?宋 楊萬里 《寄題曾子與競秀亭》詩:“暄涼書問二千里,塲屋聲名三十年?!?明 祝允明 《前聞記·戲語得婦》:“暄涼罷,復咎 蔣 曰:‘人孰無顛沛,途間不謹如此,豈周身之道耶?’”
方回名句,秋晚雜書三十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