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華岳《送詹仲通縣尉》:
秋郊送行色,執(zhí)別臨清流。
風神掣回柳,故故牽衣裘。
吟螀附草際,催客登蘭舟。
問客何所之,駕言京闕游。
愚聞京闕間,多難三春秋。
閫外炙魚肉,闕風羅羊頭。
鼎卻吠堯犬,冠還沐楚猴。
和戎重輸費,廓廟有隱憂。
賑荒少儲蓄,郡國無良謀。
飛蝗蔽日月,兆龜拆田疇。
君以經濟材,抱負沖斗牛。
家傳醫(yī)國秘,殊不諸子儔,有用即隆平,豈特為東周。
原君擄緒余,咳唾開冕旒。
管領一世雄,克復歸神州。
賤子忝知遇,脫網將從游。
相隨上凌煙,也勝登瀛洲。
作詩告于君,君其許之不。
注釋參考
賤子
謙稱自己?!稘h書·游俠傳·樓護》:“時請召賓客, 邑 居樽下,稱‘賤子上壽’。”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柳亞子 《dong{1*1}必{1*1}武先生六十壽詩》:“賤子傾心久,神交許我狂?!?/p>
知遇
知遇 (zhīyù) 相知才識,優(yōu)遇啟用 have found a patron or superior appreciative of one’s ability 知遇之恩脫網
漏網;逃脫。《晉書·慕容垂載記》:“脫網之鯨,豈罟所制!”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倖·佞人涕泣》:“是三人者濡足權門不足責,既而蒙譴,智者必遠引,自慶脫網矣。”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十五回:“只見那家伙,跑的一陣風似的,眼看就要脫網?!?/p>
從游
亦作“ 從游 ”。1.隨從出游。《論語·顏淵》:“ 樊遲 從游於 舞雩 之下?!薄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罚骸?子路 喜從游,遇 長沮 、 桀溺 、 荷蓧丈人 ?!?/p>
(2).與之相游處。謂交往。《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酈生 見謂之曰:‘吾聞 沛公 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從游。’”《后漢書·爰延傳》:“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游,則日生邪情。” 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二:“余嘗登門,出近作《贈別》長短句以示公……公賞誦久之。是后,從游頗密?!?/p>
(3).隨從求學。 明 徐愛 《<傳習錄>卷上‘按語’》:“從游之士,聞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遺二,見其牝牡驪黃,而棄其所謂千里者,故 愛 備録平時之所聞,私以示夫同志,相與考而證之,庶無負先生之教云。”
見“ 從游 ”。
華岳名句,送詹仲通縣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