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劉壎《挽蜀帥張公玨》:
玉壘云浮五十秋,關(guān)西虓將勇無儔。
三吳甑墮猶堅(jiān)守,八柱唇亡不耐愁。
滬水捷收勞驃褭,夔門機(jī)伏失兜鍪。
吾君不負(fù)吾寧死,遺恨誰憐快敵讎。
注釋參考
三吳
(1).地名。 晉 指 吳興 、 吳郡 、 會稽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漸水》:“ 永建 中, 陽羨 周嘉 上書,以縣( 會稽 )遠(yuǎn),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為 吳 ,以東為 會稽 。 漢高帝 十二年,一 吳 也,后分為三,世號‘ 三吳 ’。 吳興 、 吳郡 , 會稽 其一焉。” 唐 張彥遠(yuǎn)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榻寫》:“ 江 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 三吳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軍, 長康 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吳興 、 吳郡 、 丹陽 。《通典·州郡十二》:“ 蘇州 , 春秋 吳國 之都也……與 吳興 、 丹陽 為 三吳 。 齊 因之。 陳 置 吳州 。 隋 平 陳 ,改曰 蘇州 。 煬帝 初,復(fù)曰 吳州 ,尋為 吳郡 。大 唐 為 蘇州 ,或?yàn)?吳郡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師振則 三吳 安, 三吳 安則國家不失外府?!?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p>
(3).地名。 宋 指 蘇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馬光 《送楊太祝忱知長洲縣》詩:“ 三吳 佳縣首,民物舊熙熙?!?/p>
(4).泛指 長江 下游一帶。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吳 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金 劉致君 《鷓鴣天》詞:“修月客,弄云娘, 三吳 清興入淋浪?!?/p>
甑墮
《后漢書·郭太傳》:“﹝ 孟敏 ﹞客居 太原 ,荷甑墮地,不顧而去”。后以“甑墮”謂破敗。 宋 陸游 《書逆旅壁》詩:“功名已甑墮,身世真瓦裂?!?/p>
堅(jiān)守
堅(jiān)守 (jiānshǒu) 不顧攻擊、危險或艱難任務(wù)的重?fù)?dān),具有持久的剛毅和決心來把握或堅(jiān)持 stick to;hold fast to;stand fast at 堅(jiān)守崗位八柱
(1).古代神話傳說,地有八柱,用以承天?!冻o·天問》:“八柱何當(dāng)?東南何虧?” 王逸 注:“言天有八山為柱。” 洪興祖 補(bǔ)注:“《河圖》言, 崑崙 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唐 柳宗元 《天對》:“完離不屬,焉恃夫八柱!” 王闿運(yùn) 《愁霖賦》:“八柱損高,天池謝川?!?/p>
(2).比喻能為國家扶顛持危的棟梁之才。 唐 顏真卿 《金紫光祿大夫守太子太傅隴西郡開國公李公神道碑》:“家崇八柱之勛,地半三分之業(yè)?!?/p>
不耐
不能?!抖Y記·樂記》:“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 鄭玄 注:“耐,古書能字也?!?/p>
(1).不能忍受?!赌鲜贰埛髠鳌罚骸?文帝 令以后車載沙門往,謂曰:‘道中可得言晤?!?敷 不奉詔,曰:‘臣性不耐雜?!?宋 向子諲 《減字木蘭花》詞:“不耐世間風(fēng)與日,著意遮圍,莫教春光造次歸。” 清 周亮工 《復(fù)何匡山書》:“其聲嗚嗚,不耐愁人聽?!?魯迅 《書信集·致韋素園》:“而種種可惡,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辭職了。”
(2).不愿意。 宋 余桂 《春日即事》詩:“半晴半雨春無準(zhǔn),燕怯輕寒不耐飛?!?/p>
劉壎名句,挽蜀帥張公玨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