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魏晉應璩《百一詩 四》:
細微可不慎。
堤潰自蟻穴。
腠理早從事。
安復勞針石。
哲人覩未形。
愚夫闇明白。
曲突不見賓。
燋爛為上客。
思愿獻良規(guī)。
江海倘不逆。
狂言雖寡善。
猶有如雞跖。
雞跖食不已。
齊王為肥澤。
注釋參考
哲人
哲人 (zhérén) 才智卓越的人 sage未形
(1).謂事情尚未顯出跡象、征兆。《禮記·經(jīng)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 孔穎達 疏:“謂止人之邪在於事未形著?!薄犊讌沧印ご饐枴罚骸拔嶂^圣人之智,必見未形之前,功垂於身歿之后?!薄稘h書·伍被傳》:“臣聞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故圣人萬舉而萬全。” 顏師古 注:“言智慮通達,事未形兆,皆預見之?!?唐 元稹 《論諫職表》:“君臣之際,論列是非,諷諭於未形,籌畫於至密。”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二》:“ 淮陰 登堂, 高密 仗策, 武鄉(xiāng) 分鼎,懸斷未形,毫髮不爽,胡其異也!”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chuàng)民主政體》:“且當利未見、害未形之時,自非一般人所能分曉,於是公舉程度較高於一般人者為之代表,以興利于未見,除害于未形?!?/p>
(2).尚未形成。《淮南子·天文訓》:“天墬未形,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大昭?!薄妒酚洝ぢ蓵罚骸吧裆稛o,形成於有……或未形而未類,或同形而同類,類而可班,類而可識。”
應璩名句,百一詩 四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