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須起流涕,始知使君賢。
出自宋朝蘇軾《游東西巖(即謝安東山也。)》
謝公含雅量,世運屬艱難。
況復情所鐘,感慨萃中年。
正賴絲與竹,陶寫有馀歡。
嘗恐兒輩覺,坐令高趣闌。
獨攜縹緲人,來上東西山。
放懷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業(yè)成,管蔡復流言。
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彈。
挽須起流涕,始知使君賢。
意長日月促,臥病已辛酸。
慟哭西州門,往駕那復還。
空馀行樂處,古木昏蒼煙。
注釋參考
挽須
見“ 挽鬚 ”。
亦作“ 挽須 ”。捋胡須。 唐 杜甫 《北征》詩:“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問事競挽鬚,誰能即嗔喝?” 清 黃遵憲 《小女》詩:“小女挽鬚爭問事,阿娘不語又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