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熊以寧《挽叔父二首》:
耄歲顏偏好,清談眼倍明。
一經(jīng)雖取效,五鼎未終榮。
伯隴承先志,蘭陔慘故情。
西風(fēng)吹淚眼,愁聽薤歌聲。
注釋參考
一經(jīng)
一經(jīng) (yījīng) 用在動詞或表示條件的詞組前面,表示只要經(jīng)過某種行為或某個步驟,就可以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結(jié)果,后面常有“就”、“便”等相呼應(yīng) as soon as取效
亦作“ 取効 ”。收效。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三:“金石草木之藥,亦皆比古力弱,非倍用之,不能取效。” 金 元好問 《續(xù)夷堅志·神人方》:“天下治勞,直須累月或經(jīng)歲,唯此方得於神授,隨手取効。” 明 袁宏道 《賞心集引》:“病者聽之,以為 盧 扁 復(fù)出,而及其取效,反不得與余村 鄢艸頭 、 陳打卦 等。”
五鼎
(1).古代行祭禮時,大夫用五個鼎,分別盛羊、豕、膚(切肉)、魚、臘五種供品。見《儀禮·少牢饋食禮》?!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扒耙匀?,而后以五鼎與?” 明 陸采 《懷香記·欽賜異香》:“莫把年華空斷送,整五鼎三牲脩供?!?明 沉受先 《三元記·辭親》:“前呼后擁,顯親揚名,也勝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p>
(2).見“ 五鼎食 ”。
熊以寧名句,挽叔父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