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迤戀軒陛,蕭散反丘樊。
出自唐朝張九齡《酬王履震游園林見貽》
宅生惟海縣,素業(yè)守郊園。中覽霸王說,上徼明主恩。
一行罷蘭徑,數(shù)載歷金門。既負(fù)潘生拙,俄從周任言。
逶迤戀軒陛,蕭散反丘樊。舊徑稀人跡,前池耗水痕。
并看芳樹老,唯覺敝廬存。自我棲幽谷,逢君翳覆盆。
孟軻應(yīng)有命,賈誼得無冤。江上行傷遠(yuǎn),林間偶避喧。
地偏人事絕,時(shí)霽鳥聲繁。獨(dú)善心俱閉,窮居道共尊。
樂因南澗藻,憂豈北堂萱。幽意加投漆,新詩重贈軒。
平生徇知己,窮達(dá)與君論。
注釋參考
逶迤
逶迤 (wēiyí) 蜿蜒曲折;拐來拐去 winding;meandering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段倪x·劉峻·廣絕交論》 逶迤退食。——《后漢書·楊秉傳》 五嶺逶迤騰細(xì)浪。——mao{1~1}澤{1*1}東《長征》軒陛
(1).殿堂;居室。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自綢繆軒陛,十有餘載,溫樹靡答,露事不詶。” 唐 張九齡 《酬王履震游園見貽》詩:“逶迤戀軒陛,蕭散反丘樊?!?明 張居正 《得道長生頌》:“然皇上身不出乎軒陛,而化已行於域中;機(jī)獨(dú)運(yùn)於玄冥,而應(yīng)已響於寰宇?!?/p>
(2).殿堂的臺階。 唐 陸贄 《奉天論奏當(dāng)今所切務(wù)狀》:“郡國之志不達(dá)於朝廷,朝廷之誠不升於軒陛。上澤闕於下布,下情壅於上聞?!?元 揭傒斯 《全州學(xué)記》:“及期而廟成,乃易夫子十哲像分祠先儒及賢守于講堂之左右翼,門序軒陛以次咸畢?!?/p>
蕭散
猶蕭灑。形容舉止、神情、風(fēng)格等自然,不拘束;閑散舒適?!段骶╇s記》卷二:“ 司馬相如 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fù)與外事相關(guān)。” 唐 張九齡 《林亭詠》:“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宋 曾鞏 《招隱寺》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清 方苞 《重建潤州鶴林寺記》:“佛之理吾不信,而竊喜其教,絶婚宦,公貨財(cái),布衣疏食,隨地可安,士之蕭散孤介,而不欲違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p>
(1).消散;消釋。《晉書·恭帝紀(jì)論》:“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迴首無良,忽焉蕭散?!?唐 皎然 《送大寶上人歸楚山》詩:“獨(dú)鶴翩翻飛不定,歸云蕭散會無因。” 明 劉基 《自天章入城作》詩:“煩襟得蕭散,似欲忘覉旅?!?/p>
(2).蕭條;凄涼。 南朝 梁 何遜 《和司馬博士詠雪》:“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fù)新。” 唐 韋應(yīng)物 《獨(dú)游西齋寄崔主簿》詩:“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 宋 蘇軾 《和李太白》:“野情轉(zhuǎn)蕭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園亭》詩:“蕭散人問意,孤云第幾峰?!?/p>
丘樊
園圃;鄉(xiāng)村。亦指隱居之處。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宋書·隱逸傳論》:“若使值見信之主,逢時(shí)來之運(yùn),豈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蓋不得已而然故也。” 唐 白居易 《中隱》詩:“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宋 王安石 《憶昨詩示諸外弟》:“況復(fù)丘樊滿秋色,蜂蝶摧藏花草腓。” 清 趙翼 《重過靈巖山館》詩:“太息平泉空作記,不曾終老此丘樊?!?/p>
張九齡名句,酬王履震游園林見貽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