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楊公遠(yuǎn)《悶書》:
悶來咄咄向空書,怪底年來每事疎。
著腳左如旋磨議,進(jìn)身難似上竿魚。
不逢賢者休彈鋏,謾說侯門可曳裾。
畢竟歸農(nóng)為上策,買將蓑笠去耕鋤。
注釋參考
咄咄
咄咄 (duōduō) 感慨聲;表示感慨;表示責(zé)備或驚詫 tut-tut;threatening;menacing;aggressive 咄咄怪事怪底
亦作“ 怪得 ”。1.驚怪,驚疑。 唐 杜甫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 唐 白居易 《和郭使君枸杞》:“不知靈藥根成狗,怪得時(shí)聞吠夜聲?!?宋 辛棄疾 《永遇樂·梅雪》詞:“怪底寒梅,一枝雪里,只恁愁絶?!?宋 李曾伯 《滿江紅·和劉倉詠雪》詞:“推枕聞雞,正怪得,乾坤都白?!?/p>
(2).難怪。 唐 曹唐 《小游仙詩》之四四:“怪得 蓬萊 山下水,半成沙土半成塵?!?前蜀 韋莊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遺車枉降訪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謝》詩:“怪得白鷗驚去盡,緑蘿門外有朱輪?!?宋 楊炎正 《秦樓月》詞:“斷腸芳草萋萋碧,新來怪底相思極。”《東周列國志》第五九回:“怪得前日 鄢陵 之戰(zhàn), 郤犨 與 嬰齊 對(duì)陣,不發(fā)一矢,其交通之情可見矣?!?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此間地下真可觀,怪底江山總生色?!?/p>
年來
1.近年以來或一年以來。 2.年歲到來。楊公遠(yuǎn)名句,悶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