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陸游《六言雜興》:
舉足加劉公腹,引手捋孫郎須。
士氣日趨委靡,賴有二君掃除。
注釋參考
舉足
(1).提腳;跨步?!抖Y記·曲禮下》:“執(zhí)主器,操幣圭璧,則尚左手,行不舉足,車輪曳踵?!薄肚f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shù)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不能不舉足出此堂?!?/p>
(2).喻輕易?!逗鬂h書·馬援傳》:“自謂 函谷 以西,舉足可定?!?/p>
(3).猶舉動(dòng)。 唐 韓愈 《進(jìn)學(xué)解》:“是二儒者,吐詞為經(jīng),舉足為法?!?宋教仁 《宋漁父日記·一九○五年七月十九日》:“ 孫逸仙 所以遲遲未敢起事者,以聲名太大,凡一舉足,皆為世界所注目,不敢輕于一試?!?/p>
引手
[stretch one's hand] 伸手
時(shí)時(shí)引手。——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詳細(xì)解釋(1).拉回手。《儀禮·鄉(xiāng)飲酒禮》:“賓厭介入門左” 漢 鄭玄 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厭。” 孔穎達(dá) 疏:“云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2).伸手。多指援助。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太平廣記》卷四三二引《原化記·南陽士人》:“隔門有一人云:‘君合成虎,今有文牒?!巳梭@異,不覺引手受之?!?宋 陳善 《捫虱新話》卷二:“﹝ 于志寧 ﹞在昏主側(cè)臣間,不一引手揕奸邪之謀?!?清 王士禛 《蘇門孫先生言行》:“ 李獻(xiàn)吉 在獄, 何仲默 致書 楊邃菴 ,求為引手?!?/p>
(3).弓箭手。《宣和遺事》前集:“ 宋江 天曉欲將文字呈押,差 董平 引手三十人,至 石碣村 根捕?!眳⒁姟?弓手 ”。
孫郎
(1).指 三國 吳 孫策 。《三國志·吳志·孫策傳》“ 策 為人,美姿顏,好笑語”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策 時(shí)年少,雖有號位,而士民皆呼為 孫郎 。”《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孫策 當(dāng)先出馬,高聲大叫:‘ 孫郎 在此!’眾軍皆驚?!?/p>
(2).指 三國 時(shí) 吳 主 孫權(quán) 。 唐 王維 《故人張諲以詩見贈(zèng)聊獲酬之》:“屏風(fēng)誤點(diǎn)惑 孫郎 ,團(tuán)扇草書輕內(nèi)史?!?趙殿成 箋注引《歷代名畫記》:“ 曹不興 , 吳興 人也。 孫權(quán) 使畫屏風(fēng),誤落筆點(diǎn)素,因就成蠅狀。 權(quán) 疑其真,以手彈之。” 宋 蘇軾 《江城子·密州出獵》詞:“為報(bào)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 孫郎 ?!卑?, 孫權(quán) 曾騎馬射虎,馬被虎傷, 權(quán) 投以雙戟,虎卻。參閱《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陸游名句,六言雜興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